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医诊断学》第八章 气、血、津液辨证(2)”相关内容,为报考中医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中医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精选解析
[A型题]
1.气逆证指气机失调,气上而冲逆,以咳嗽喘促、呃逆、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表现为:咳嗽频作,呼吸喘促;呃逆、嗳气不止,或呕吐、呕血;头痛、眩晕,甚至昏厥、咯血等。
2.饮证是以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饱满、苔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痰证指痰浊内阻或流窜,以咳吐痰多、胸闷、呕恶、眩晕、体胖,或局部有圆滑包块,苔腻、脉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咳嗽痰多,痰质黏稠,胸脘痞闷,呕恶,纳呆,或头晕目眩,或形体肥胖,或神昏而喉中痰鸣,或神志错乱而为癫、狂、痴、痫,或某些部位出现圆滑柔韧的包块等,舌苔腻,脉滑。
3.血虚证: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舌质、爪甲的颜色淡白,头晕,或见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经闭,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4.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晦滞,少气懒言,身倦乏力,疼痛如刺,常见于胸胁,痛处不移,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经闭或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等,舌紫暗或见紫斑,脉涩。
7.胃气逆则嗳气,呃逆;肺气逆会出现咳逆气喘;肝气上逆则头胀痛,眩晕,面红目赤,易怒,甚则昏厥。
9.气滞证临床表现:胸胁、胱腹等处或损伤部位的胀闷或疼痛,疼痛性质可为胀痛、窜痛、攻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按之一般无形,痛胀常随暧气、肠鸣、矢气等而减轻,或症状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脉象多弦,舌象可无明显变化。
16.①气陷证指因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所导致的以自觉气坠,或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清阳之气不升,则自觉气短、气坠,头晕眼花;气陷而机体失却营精的充养,则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下趋,则见大便稀澹;气陷无力升举,不能维持脏器正常位置,故觉脱腹坠胀,甚至出现内脏下垂。②气不固证指因气虚失其固摄之能所导致的以自汗,或大便、小便、月经等不固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可见气短,疲乏,面白,舌淡,脉虚无力;或见自汗不止;或为流涎不止;或见遗尿,余溺不尽,小便失禁;或为大便滑脱失禁;或妇女出现崩漏,或为滑胎、小产;或见男子遗精、滑精、早泄等。
17.气脱证指因元气亏虚已极,急骤外泄,所导致的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临床表现为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汗出不止,口开目合,全身瘫软,神识朦胧,二便失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脉微,舌淡,舌苔白润。气脱证可由气虚证、气不固证发展而来;也可以在大汗、大吐、大泻或大失血等情况下,出现“气随津脱”“气随血脱”;或于长期饥饿、极度疲劳、暴邪骤袭等状态下发生。真气欲脱,则心、肺、脾、肾等脏腑之气皆衰。气息微弱欲绝、汗出不止,为肺气外脱之征;面白、脉微、神识朦胧,为心气外越之象;二便失禁为肾气欲脱的表现;全身瘫软、口开、手撒,为脾气外泄之征。气脱证的辨证依据是,病势危重,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等为主要表现。
18.气虚无力:精神不振,倦怠无力,懒言少动,声弱气微,咳喘无力,心悸气短,动则更甚。血虚不荣:血不荣于外则面色苍色无华,口唇、指甲、舌质淡白;血不润于表则皮肤干涩粗糙,毛发枯槁易脱。血虚不充:血脉不充则脉细数无力;冲任不充则经血量少色淡,或来迟或经闭。本患者兼有两者,所以是气血两虚证。
19.若脉候有热象,而腹候不热者,或自感手足热,按胸腹不热者,或初按觉热久按则减者,则为表热;若重按腹而其热灼手者为伏热;热不易去,初按不觉热,久按灼手者为湿遏热伏于内;初按热甚,久按热更甚者,是邪热炽盛在里。温热病邪由卫分一气分-营分T血分,说明病情逐渐加重。就其病变部位而言,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或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热入于心营,病在心与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
20.气虚证指因脏腑组织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证候分析:本证以全身功能活动低下的表现为辨证要点。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强弱与气的盛衰有密切的关系,气盛则功能旺盛,气衰则功能活动减退。由于元气亏虚,脏腑组织功能减退,故气少懒言,神疲乏力;气虚清阳不升,不能温养头目,则头晕目眩;气虚毛窍疏松,卫外不固则自汗;劳则耗气,故活动时诸症加剧;气虚无力鼓动血脉,血不上营于舌,而见舌淡苔白;运血无力,故脉象按之无力。故本题选 B项,注意与血虚证相鉴别。
21.胃气逆则嗳气,呃逆;肺气逆会出现咳逆气喘;肝气上逆则头胀痛,眩晕,面红目赤,易怒,甚则昏厥。而眩晕耳鸣如蝉为肾虚髓海失养。
22.头痛眩晕,昏厥,为肝气上逆的表现,呕血因血随气逆而上涌所导致。气逆证以肺胃气逆,肝气升发太过的病变为多见。
23.气虚证指因脏腑组织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以神疲乏力,气短息弱,声低懒言,或面白少华,头晕,自汗,易感冒,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嫩,脉虚弱等为基本表现;气陷证是因气虚而升举乏力、清阳下陷所表现的虚弱证候,多由气虚证发展而来,特征是在气虚证表现的基础上,出现久泻久痢不止,或胃下垂、脱肛、阴挺等内脏下垂的表现。
24.血寒证是指由于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血,而致血行受阻所表现的证候。如寒邪侵入胞宫,气血凝滞,则可表现为月经愆期、经色紫暗夹血块及月经期出现少腹冷痛等。月经愆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为瘀血阻滞胞宫之象,气滞、气虚及寒凝均可导致血瘀,但若伴有少腹冷痛,则必为寒凝所致。
25.津液不足,血液生化减少,阴血亏虚则生内热,故见脉细数。津液不足证以肌肤、官窍干燥枯涩症状及尿少便干为辨证要点。
26.痰多色白,质黏滑,属于痰证。
[B型题]
(8~9题)饮停胸胁(悬饮):胸胁饱满、胀痛,按之有波动感,咳唾则痛甚。饮停心包(水饮凌心):心悸不宁,眩晕,左胸饱满、胀闷或心痛。寒饮停肺(支饮):咳喘,咯痰清稀、量多、色白,背心恶寒。饮停胃肠(痰饮):脘腹胀满,胃脘振水音,肠鸣辘辘,泛吐清涎。
(10-11题)颜面浮肿,肿势较速,眼睑头面部先肿,为阳水,多因风邪侵袭,水湿浸淫所导致;肿起较慢,先从下肢,波及头面,为阴水,多由脾阳虚或肾阳虚所导致。
(12~13题)痰滞于胃,胃气壅遏,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痰停经络,气血运行不利,则肢体麻木。
(14~15题)胆郁痰扰证指因胆失疏泄,痰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以胆怯易惊,惊悸不宁,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眩晕耳鸣,胸胁满闷,口苦欲呕,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为主要表现。痰蒙心神证是指因痰浊蒙蔽心神,神志失常所表现的证候,以神志痴呆,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喃喃自语,举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中痰鸣,或面色晦滞,脘闷恶心,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舌苔白腻,脉滑等为表现特征。备选答案中,“心烦失眠,口舌生疮”为心火亢盛的表现;“发热气粗,躁狂谵语”多见于痰火扰神所致的狂病。此外,“恶梦纷纭,胸胁灼痛”见于肝火炽盛。
[X型题]
1.气随血脱证,是指大出血时所引起阳气虚脱的证候。多由肝、胃、肺等脏器本有宿疾而脉道突然破裂,或外伤,或妇女崩中、分娩等引起。大出血时突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晕厥,舌淡,脉微细欲绝,或浮大而散。
2.月经过少:指月经血量较常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的症状。多因营血不足,或肾气亏虚,精血不足,血海不盈,或寒凝、血瘀、痰湿阻滞,血行不畅所致。闭经:指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未受孕、不在哺乳期,而停经达3个月以上的症状。多因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阴虚血燥,血海空虚,或痨虫侵及胞宫,或气滞血瘀、阳虚寒凝、痰湿阻滞胞脉,冲任不通所致。 A选项,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虚火迫血妄行致崩漏。
3.饮证的临床表现:①痰饮:脘腹痞胀,泛吐清水,脘腹部水声辘辘。②悬饮:肋间饱满,咳唾引痛,胸闷息促。③溢饮: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肢节疼重。④支饮:胸闷心悸,气短不得卧。饮证的辨证依据:以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饱满、苔滑等为主要表现。
12.痰证是指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脏腑、经络、组织之间而引起的病证。因痰阻于肺,宣降失常,肺气上逆,则咳嗽、气喘、咯痰;气为痰阻,肺气不利,则胸闷不舒;痰滞于胃,胃失和降则脘痞纳呆,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痰涎随之升越;胃气为痰所遏,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痰迷于心,心神受蒙,可见神志异常,癫证、狂证均与痰迷心窍有关;痰随气逆则喉中痰鸣;痰停经络,气血运行不利,可见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痰结皮下、肌肉,局部气血不畅,凝聚成块,在颈多见瘰疬、气瘿,在肢体多见痰核,在乳房多见乳癖,在咽喉多见梅核气。痰证舌苔多腻,白腻为痰湿,黄腻为痰火;脉多为滑脉。
13.津液亏虚证指因体内津液亏少,脏腑、组织、官窍失却滋润、濡养、充盈,所导致的以口渴尿少,口、鼻、唇、舌、皮肤、大便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口、鼻、唇、舌、咽喉、皮肤、大便等干燥,皮肤枯瘪而乏弹性,眼球深陷,口渴欲饮水,小便短少而黄,舌红,脉细数无力等。大汗、大吐、大泻、高热、烧伤等,使津液耗损过多;外界气候干燥,或体内阳气偏亢,使津液耗损;饮水过少,或脏气虚衰,使津液生成不足,均可形成津液亏虚的证候。
14.津液不足证以肌肤、官窍干燥枯涩症状及尿少便干为主要表现。
15.饮证是指饮邪停留于体内所引起的病证,具体可有痰饮(狭义)、悬饮、溢饮、支饮的不同。痰饮(狭义)是指饮留胃肠,以呕吐清稀涎水、脘痞腹胀、胃脘振水音、肠鸣辘辘、大便泄泻等为主要特征;悬饮是指饮停胸胁,以胸胁饱满胀痛、咳唾、转侧则痛剧为主要特征;溢饮是指饮停肌肤,以四肢沉重,甚至浮肿为主要特征;支饮是指饮停胸肺,以咳嗽痰白、量多而清稀,气喘息涌,张口抬肩,不能平卧,胸膈胀闷,或伴哮鸣等为主要特征。除“胸膈胀闷,气喘息涌,不能平卧”外,均可见于狭义痰饮证。
16.气虚或气陷则清阳不升,出现头晕目眩;血虚头目失养,也可出现头晕目眩;气逆则气血上冲于头目,亦可表现出头晕目眩的症状。
17.气随血脱证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气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大出血的同时,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则昏厥,舌淡,脉微欲绝等。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医诊断学》第八章 气、血、津液辨证(2)”,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