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中医诊断学》第六章 八纲辨证(2)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10-05 14:25:57  |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  
  •  
  •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医诊断学》第六章 八纲辨证(2)”相关内容,为报考中医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中医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题库答案

[A型题]

1.D2.B3.A4.D5.B6.D7.C8.C9.B10.C11.B12.C13.D14.C15.D16.C

17.C18.D19.D20.B21.C22.C23.D24.D

25.D26.D27.D28.C29.D30.C31.C32.C

33.A34.C

[B型题]

1.C2.C3.C4.D5.B6.A7.D8.D

9.A10.C11.B12.C13.D14.A15.B16.A

17.C18.D19.B20.D21.C22.D23.C24.D

25.C26.D27.D28.C29.C30.B31.D32.B

33.C34.D35.C36.D

[X型题]

1.BCD2.ABC3.AD4.BCD

5.ABC6.ABC7.AC8.AD

9.ABD10.ABCD11.ACD12.ABCD

13.ABC14.AC15.ABD16.AB

17.BD18.BCD19.AB20.BD

21.ABD22.CD23.ABC24.BCD

25.ACD26.ABC27.ACD28.AB

29.ABC

 精选解析

[A型题]

1.发热轻而恶风指病人自觉有轻微发热,并有遇风觉冷、避之可缓的症状。此是伤风表证的特征,由外感风邪所致。

26.真虚假实指本质为虚证,反见某些“盛实”现象的证候。临床表现可有腹部胀满、呼吸喘促、二便闭塞、脉数等。但腹虽胀满而有时缓解,或触之腹内无肿块而喜按;虽喘促但气短息弱;虽大便闭塞但腹部不甚硬满;虽小便不利但无舌红口渴等。并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脉虚弱,舌淡胖嫩等。其病机多为脏腑虚衰,气血不足,运化无力,气机不畅,故可出现腹部胀满、呼吸喘促、二便闭塞等类似实证的假象。但其本质属虚,故腹部胀满而有时缓解,或内无肿块而喜按,可知并非实邪内积,而是脾虚不运所致;喘促而气短息弱,可知并非邪气壅滞、肺失宣降,而是肺肾气虚、摄纳无权之故;大便闭塞而腹部不甚硬满,系阳气失其温运之能而腑气不行的表现;阳气亏虚而不能气化水液,或肾关开合不利,可表现为小便不通;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脉虚弱,舌淡胖嫩,更是正气亏虚之本质的表现。《顾氏医镜》云:“心下痞痛,按之则止,色悴声短,脉来无力,虚也;甚则胀极而食不得入,气不得舒,便不得利,是至虚有盛候也。”

辨别虚实真假,应注意:①脉象的有力无力,有神无神,浮沉之象;②舌质的胖嫩与苍老;③言语发声的高亢与低怯;④患者体质的强弱、病因、病程及治疗经过。

28.患者表里同病而寒热性质不同,称为表里寒热错杂。包括表寒里热和表热里寒两种情况。①表寒里热:患者表里同病,寒在表、热在里的一种证候。常见于本有内热,又外感风寒,或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的病证。例如,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气喘、烦躁、口渴、脉浮紧,即是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②里寒表热:患者表里同病,表有热、里有寒的一种证候。常见于素有里寒而复感风热;或表热证未解,误下以致脾胃阳气损伤的病证。如平素脾胃虚寒,又感风热,临床上既能见到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的表热证,又可见到大便溏泄、小便清长、四肢不温的里寒证。寒热错杂的辨证,除了要辨别上、下、表、里的部位之外,关键在于分清寒热的多少。寒多热少者,应以治寒为主,兼顾热证;热多寒少者,应以治热为主,兼顾寒证。

29.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表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亡阳证的表现,以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为特点。亡阳一般是在阳气由虚而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但亦可因阴寒之邪极盛而致阳气暴伤,还可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导致阳随阴脱,或因剧毒刺激、严重外伤、瘀痰阻塞心窍等而使阳气暴脱。由于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散,失却温煦、固摄、推动之能,故见冷汗、肢厥、面色苍白、神情淡漠、息弱、脉微等垂危病状。临床所见的亡阳证,一般是指心肾阳气虚脱。由于阴阳互根之理,故阳气衰微欲脱,可使阴液亦消亡。

30.题干所表现出的是假热证,其实质乃为寒证。

32.自汗是气虚而固摄津液失职所导致。

33.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者为表证征象,里证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

34.亡阳是阳气极度衰竭而欲脱散,其温煦、固摄、推动、养神等功能丧失,故见冷汗淋漓,脉浮数而空或微细欲绝等。脉浮数而空为虚阳外越,鼓动脉道所导致。

[B型题]

(1~2题)舌淡红胖嫩为虚的表现。如心气虚日久,温煦无能,推运无力,则可因血行迟缓而成瘀,在原有心悸、气短、脉弱等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心胸绞痛、唇舌紫暗、脉涩等,则又成心血瘀阻证,血瘀之实已超过心气之虚,可视作虚证转实,属虚实夹杂。

(3~4题)表寒里热:患者表里同病,寒在表、热在里的一种证候。常见于本有内热,又外感风寒,或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的病证。例如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气喘,烦躁,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等即是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表现。表实里虚: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神疲乏力,舌淡等。

(23-24题)实热证见壮热烦渴,神昏谵语,腹胀疼痛拒按,尿赤,大便干燥,苔黄厚而干,脉洪数滑实。虚证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身倦乏力,形寒肢冷,气短,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以及大便溏泄,小便频数或不禁,舌淡少苔,脉细弱等。寒证症状为: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苍白而滑润,脉迟等。如高热者,由于大汗不止,阳从汗泄,或吐泻频频,阳随津脱,而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转沉迟等,说明由热证转化成寒证。

(25~26题)热证的共有表现是:发热,畏热,出汗,口干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数有力等。肺热尚有呼吸气粗,咽喉肿痛,咳黄稠脓痰等表现。心火尚有心中烦热,夜寐不安,甚则狂躁神昏,口舌生疮,舌体糜烂疼痛,或吐血、 衄血,或小便赤涩灼痛等表现。肝火尚有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胁肋灼痛,或耳内肿痛流脓,或吐血、 衄血等表现。胃火尚有胃脱灼热疼痛,吞酸嘈杂,渴喜冷饮,或消谷善饥,或食入即吐,或牙龈肿痛,口苦、口臭等表现。

(27-28题)两证均为虚实夹杂证,前者以实为主,后者以虚为主。真虚假实为“至虚有盛候”,真实假虚为“大实有羸状”。

(29-30题)壮热,大汗不止,突然体温下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为热迫津液大泄,随即出现阳气随津液外泄而致的亡阳证。故属热转寒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脉浮紧,为寒邪束表,卫气被郁的表现;气喘,烦躁,口渴,为里热。故属表寒里热。

(31~32题)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故肺虚则少气息微,皮毛不泽。肝开窍于目;肝主筋;肝经循行于阴部;肝为将军之官,故肝虚则目䀮䀮无所见,囊缩筋挛,善恐。

(33~34题)风邪袭表,正邪相争则发热恶风,卫气不固则汗出,风邪在表则脉浮缓。体内实邪留滞,阻滞经络,闭塞气机,则腹内有块,腹痛拒按;便秘,苔黄,脉伏,亦是内有实邪的表现。

(35~36题)咳嗽反复发作五年,气短而喘,胸闷,咳痰量多、白黏,神疲食少,舌淡胖,苔白腻,脉弱,既有痰湿阻肺的表现,又有脾肺气虚的表现,故为虚实夹杂证。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风寒外袭的表现,继而发热口渴,面赤,咳吐黄痰,为风寒入里化热之象,故为表邪入里。

[X型题]

20.在辨证学中,表里有着特定的含义,从病位而论,通常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为外,属表;脏腑、骨髓、血脉为内,属里。一般把外邪侵袭肌表者称为表证,病在内者称为里证。但临床辨别表里证候时,一定要以临床表现为依据,不能机械地将表里当作固定的解剖部位来理解。

21.肺失宣肃则鼻塞喷嚏。外邪袭表,侵犯肺卫,卫表失和则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22.亡阳证阳气欲脱,其温煦、固摄功能丧失,津液随阳气外泄,故见冷汗淋漓,汗质稀淡。

23.辨别虚实真假,应注意:①脉象的有力无力,有神无神,浮沉之象;②舌质的胖嫩与苍老;③言语发声的高亢与低怯;④病人体质的强弱、病因、病程及治疗经过。

25.寒热假象往往表现在面色、四肢、皮肤方面。

26.少阴经属心肾,为水火之脏。由于人体阴阳有偏盛偏衰的不同,故临床上有寒化证和热化证之分。少阴寒化证,为心肾阳气虚衰,病邪入内从阴,阴寒独盛所表现的全身性虚寒证候。其主要表现为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脉微欲绝,甚则身热反不恶寒,面赤等。其中“身热反不恶寒,面赤”,为阴寒盛极,格阳于外,虚阳外浮所致,并非真热。而“脉细数”为阴虚有热的表现,多见于少阴热化证。

27.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者为表证征象,里证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而苔白或黄,头身疼痛,咳嗽咯痰,不独为表证的表现,里证亦可见到。

28.热证化寒可因失治、误治,损伤阳气;或因邪气极盛,耗伤正气,正不胜邪,机能衰退所导致。其机理为邪盛正虚,正不胜邪。寒证化热可因治疗不当,过用温燥之品;或失治寒邪未能及时温散,而体内的阳气偏盛,寒邪从阳化热所导致。

虚实夹杂的类型有虚证夹实,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次;实证夹虚,以邪实为主,正虚为次;虚实并重,正虚和邪实都明显,病情较重。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医诊断学》第六章 八纲辨证(2)”,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