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5年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题”,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5年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填空题
1.科学研究渗透到自然和社会的广泛领域;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
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3.“学而优则仕”;社会人事和文事
4.社会主义方向;劳动者
5.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班上全体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7.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
8.学校为主体;上级或外部强加的
二、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社会本位论(见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3.教育实验法
【答】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教育实验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因果关系的探讨、自变量的操作和对无关变量的合理控制上。
4.活动课程(见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生身心发展的普遍特征及其教育要求。(见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教师职业发展专业化的内涵及要求。
【答】(1)教师职业发展专业化是指教师以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专业成熟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既有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也包括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2)教师职业发展专业化的要求:
①教师自身要有专业发展的观念和意识,寻求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
②职前培训(师范教育)与在职培训。教师要学习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
③制订生涯发展规划。认识自我及所处的时间与空间环境;审视发展机会,确定发展目标;制订行动策略并按目标逐步执行;评价发展计划。
④进行教育研究。这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⑤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⑥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入职辅导就是学校为新教师适应环境安排了一个有序的计划,主要由有经验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
⑦在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
3.简述写一篇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
【答】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文字陈述。学术论文的总特点是学术性,具体表现为创新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其基本结构为:(1)标题;(2)内容摘要;(3)前言;(4)正文;(5)结论与讨论;(6)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四、论述题
1.论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动向。
【答】①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强调学生是能动实践的主体。“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未来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将使学习者有更多机会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激发学习主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②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
③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合。道德教育绝不只是政治思想品德课的责任,不仅要重视正式课程的作用,也要重视非正式课程即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局面。
④加强课程综合化。综合化课程既是为了避免增设新学科造成学生课业负担的需要,也是学生认识和把握科学知识基础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综合化课程中不仅可以初步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而且可以养成综合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创新的品质。
⑤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课程个性化实际上就是因材施教的问题。网络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普遍运用,为课程个性化和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提供了技术支持。多样化的课程是我国未来的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多样化是统一性前提下的多样化,它是与特色化、层次性、可选择性结合在一起的。
⑥课程法制化。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也必然会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健康前进。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课程教材建设的政策与法规。
2.分析“传授―接受”教学和“引导一发现”教学的区别。(见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3.分析“素质教育倡而不兴,应试教育批而不立”的原因。
【答】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是一种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考试成绩的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但并非绝对对立。应试教育虽然有弊端,但就我国国情而言,仍比素质教育更具有可行性,原因如下:
(1)应试教育是一种相对公平公正的教育模式。
我国地域辽阔,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素质教育比拼教师素质、学校硬件等,实际上是比拼教育资源,最终结果是贫困地区更贫困。应试教育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是选拔性的考试也能让贫困地区的学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是相对公平公正的教育模式。
(2)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来代替中考、高考。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考查学生,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且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每年中考、高考的报考人数众多,实施素质教育是不现实的。而应试教育只需要调整试卷的难度系数,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筛选符合要求的学生录取即可,不需要大量的专家,试卷也有标准答案,选拔过程与结果更客观公正,暂时无可替代。
(3)应试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
应试教育虽然死板、枯燥,但却显示出教学最基础的特点。以接受的方式学习书本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快速、高效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经过系统知识学习的人不容易被不科学的东西影响。
(4)素质教育本身具有一些缺陷:①对“素质”的界定不够清晰、明确;②素质教育理论基础来源于国外,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中国的国情;③缺乏能够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师资;④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切实执行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些要求。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是对立的,二者都有其合理性,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促使考试制度更加科学化。
(这是发散型问题,考生可以畅所欲言,能够说明道理即可。)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5年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