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实验心理学》第五章 心理物理法(2)”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二、心理量表法
心理物理学在测量阈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阈上感觉进行量化的方法。心理物理学家用心理量表来表示这种心物关系。这里所说的心理量表是指狭义的心理物理量表(psycho-physical scale),即用来表示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表。事实上,阈上感觉量化的过程就是建立心理物理量表的过程。
(一)量表的类型
从心理量表是否等距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将心理量表分为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
命名量表:变量分不同的类型,例如性别。
顺序量表: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只能排名,但不能进行加减乘除,如比赛的名次。
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知道彼此间的差距,可加减,但没有倍数关系,不能乘除,如比赛到达的时间。
比例量表: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兼有前面所有的特点还有倍数关系,可加减,可乘除,如比赛选手,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
一个好的量表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符合三种基本假设。
(1)不是a=b就是a≠b;
(2)若a=b,且b=c,则a=c;
(3)若a>b, b>c, 则a>c。
2.有系统的测量理论。
3.用直接量表法进行核对。
(二)心理量表的建立
1.顺序量表
(1)等级排列法(直接)
①将许多刺激同时呈现,由多个被试按照一定标准对这些刺激进行排序。
②把所有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
③对各个刺激的平均等级赋予数值,即成为一列顺序量表 。
④计算方法为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法。
(2)对偶比较法(间接)
①把所有需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逐对呈现。
②让被试针对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判断配对的刺激中哪一个在这种特性上感觉更为明显。
③根据它们各自明显优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④计算方法为肯德尔U系数。
2. 等距量表
(1)感觉等距法(直接)
通过由被试将某种感觉上的一段心理量分成主观上相等的若干距离来制作(心理量等距);在具体实验中,按是否要求被试同时确定多个主观差异相等的中间刺激,分为“同时”和“渐进”两种方法。
“同时”法中最简单的是二分法。二分法通常是呈现两个刺激A和C,要求观察者选择第三个刺激B,使得A和B之间的距离等于B和C之间的距离。当然,同时法不限于二分。例:斯蒂文斯和沃尔克曼的音高等距量表。
“渐进”法每次只要求被试选择一个刺激来等分一个感觉距离,然后在两个更小的感觉距离上进行等分。
(2)差别阈限法(间接)
①测定绝对感觉阈限,以此作为等距量表的起点;
②以绝对感觉阈限为标准刺激,确定第一个差别阅限;
③再以绝对感觉阈限加上第一个差别阈限的刺激强度为基准,测量第二个差别阈限,以此类推,每一个差别阈限都称为一个“最小可觉差”,代表当前刺激强度下刚可以觉察到的最小主观感受变化。
差别阈限法认为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心理上都是相等的。差别阈限法以最小可觉差作为心理物理量表的等距单位。
差别阈限法构建的心理物理量表符合以下规律:绝对阈限对应了心理物理量表的零点,最小可觉差(差别阈限)是心理物理量表的单位,心理物理量表的值由绝对阈限以上最小可觉差的总数决定。
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都是运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心理量表。
3.比例量表
(1)感觉比例法
又称分段法,是通过对一个感觉量加倍或减半或取任何其他比例来建立心理量表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呈现一个固定的阈上刺激作为标准,让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比较刺激引起的感觉与标准刺激成一定比例,例如2倍、3倍、1/2 或1/3等。每个实验只选定同一个比例进行调整比较。一个标准刺激比较若干次后,再换另外几个标准刺激进行比较。所有的标准刺激都经过比较之后,便可根据与标准刺激在感觉上成一定比例的相应物理量制成感觉比例量表。
(2)数量估计法(斯蒂文斯幂定律P=KIn)
这是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①主试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例如:一个重量),并赋予标准刺激一个主观值;
②让被试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把对其他不同强度的比较刺激的主观估计值放在这个标准刺激主观值的关系中进行判断,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③计算每组被试对各个比较刺激量估计结果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
④以刺激值为横坐标、感觉值为纵坐标,即可制成感觉比例量表。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实验心理学》第五章 心理物理法(2)”,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