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实验心理学概述”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第一章 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实验心理学的孕育
实验心理学的孕育与哲学的发展以及科学(特别是生理学、解剖学)的发展有关。
1.唯理论:笛卡儿
①“天赋观念说”,经验是先天的;②用灵魂解释心理现象。
2.经验主义:霍布斯和洛克
①反对天赋论;②知识来源于经验;③经验分两种:内部经验和外部经验。
3.联想主义
培因的联想主义思想认为,心理活动即联想。
(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实验心理学建立过程中主要人物和事件,见表。
(三)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1.行为主义
1913年,华生发表《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学派的正式登场,后发展为新行为主义,斯金纳为代表性人物。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有:
(1)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研究内容)。
(2)反对内省,主张应该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研究方法)。
(3)否定遗传和神经中枢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主张环境论(理论主张)。
(4)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开创了单被试实验的先河。
(5)主张研究可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即个体的行为,并建立了“刺激一反应”的研究模式(简称S-R模式)。
2.信号检测论
20世纪50——60 年代,信号检测论引人心理学的研究,通过被试对呈现刺激的强度、肯定程度等的判断,测量个体判断的感受性、判断标准和反应倾向性,现代心理物理学诞生。
3.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
1967年,奈塞尔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强调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刺激一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把人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看作是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模拟。
研究方法有:抽象分析、实验法、观察法、计算机模拟等。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个体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推理、概念形成、问题解决等大脑内在的心理加工过程,并用计算机模拟人脑,来研究大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和加工机制。
认知心理学开创了新的研究范式,拓展了研究内容,加入了新的研究方法,并且扩大了旧有的研究领域。
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伦理
(一)实验心理学的一般伦理
1.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严谨审慎的工作作风。
(二)实验心理学的科学伦理
1.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
①保障被试知情同意权。
②保障被试随时退出实验的自由。
③保护被试免受伤害。
④保密原则。
2.以动物为被试的原则——3R原则
(1)减少(Reduce):减少每次实验中所需动物的数量。
(2)优化(Refine):优化现有的实验,以减少动物所受的痛苦和伤害;当动物必须被处死时,必须对其尽可能地人道处理。
(3)取代(Replace):使用其他手段来取代动物实验。
(三)理论的可证伪性和操作主义
1.可证伪原则
只有当一个理论推导出的各种预测有被证明是错误的可能性时,这个理论才是有用的。即,有用的理论必须符合可证伪性原则。
科学理论的预测,往往非常具体,而越具体就越容易错误。例如:“海南省明天可能下雨”就非常笼统,而“海南省的海口市,明天下午3点左右可能有一场历时20分钟、雨量中等的阵雨”就很具体。能提供具体而丰富的预测,同时又经历了实际的验证,这才是好的理论。“500年后,人间有一场大乱”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用,就像“你的身高在0~3米之间”一样没用。
2.操作主义
过分探求一个概念的本质,容易陷人“咬文嚼字”的死胡同。物理学中对“引力”的本质是什么没有做终极回答,但却有很多科学结论。科学研究不去定义一个概念,而是根据实验中操作这个概念的手段或者是测量这个概念的方法来定义它,这是概念的操作定义。例如“焦虑”可能就有很多操作定义。这种不对概念的本质刨根问底,而是通过操作定义来规定概念的思想被称为“操作主义”。
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一)确定课题与文献查阅
1. 课题的选择
课题的选择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具体研究课题两个方面的内容。确定研究方向就是研究者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从事的研究活动的工作方向。具体研究课题就是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具体来源有:①实际需要;②理论需要;③个人经验;④前人研究与文献资料。
2.研究课题的类型
按照研究的目的区分,可以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按照研究的深度区分,可以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
(1)课题选择的原则
①需要性原则;②创造性原则;③科学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
(2)课题选择的程序
①初步选出研究课题;②对选题进行初步探索;③将选题具体化;④撰写选题报告;⑤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3.文献的查阅
(1)文献查阅的作用
①有助于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②有助于研究者选择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③有助于研究者搞好研究设计;
④有助于研究者解释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文献查阅的原则
①在时间上应当从现在到过去,采用倒查法,先查最近的研究文献,再在过去的文献。
②在范围、数量上应有所限制,应以一些学术性强 、影响大、质量高的学术杂志为主要查阅对象,紧紧围绕研究课题进行搜集。
③应注意多搜集第一手资料,少搜集多次转述的资料。
④应注意搜集代表不同观点、得出不同结论甚至矛盾结论的研究文献。
⑤不但要搜集与自己研究课题、领域直接有关的资料,还应注意跨学科、跨领域地搜集有关资料。
(3)文献搜集的方法:检索工具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
(二)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1.提出问题
研究问题通常是在研读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的,应是非常具体的问题。问题提出时,应该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即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
2.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对研究问题可能的结论的一种预期。
(1)假设具有两个特点:①有一定的科学依据;②有一定的推测性。
(2)提出研究假设的基本方法:演绎法、归纳法。
(3)研究假设的分类
①根据研究假设内容的性质分类:预测性假设、相关性假设、因果性假设。
②根据假设陈述的概括性质分类:一般假设、 特定假设。
③根据建立假设的目的分类:析因性假设、描述性假设。
(4)评价假设的标准:
①是否有一定的科学依据;②是否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推测;③是否表述清楚;④是否具有可检验性;⑤是否陈述简单、明了。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
1.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①考察行为的内容;②定义总体和样本;③变量的选择;④建立操作定义;⑤预期变量的关系。
2.实验实施
(1)被试的取样与分配
取样的重要原则是样本要有代表性,基本上能够代表研究规定的总体。
常见的取样方法有:①简单随机取样;②系统随机取样;③分层随机取样;④等组匹配取样;⑤方便取样;⑥个案样本取样。
(2)创建实验材料
(3)执行实验,获取数据
(四)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对数据进行整理、审核,剔除无效数据;
(2)对数据进行编码、录入计算机;
(3)通过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得出恰当的结论。
(五)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篇完整的心理学研究报告一般包括:题目、关键词、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
(1)题目和作者:题目应该简洁明了,通常要讲出自变量与因变量。每篇文章的题目和作者均位于期刊中醒目的位置,如封面、封底或第一页 。
(2)摘要:摘要是对整个研究报告的要点提炼,包含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研究的结果、得出的结论以及该研究的意义和启示的简要陈述。一般长度不会超过300字。
(3)前言: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说明该研究的价值,即指出实验的意义。
(4)方法:详细介绍实验者的操作过程。通常把它分成三个部分:①被试;②仪器和材料;③实验程序。
(5)结果:通常以统计图表表示。统计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6)讨论和结论:重新阐述所得数据的含义并得出理论上的结论。
(7)参考文献:在撰写论文时,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应列于实验报告的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中只能列出那些被引用过的文章,并写明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地点和时间以及页码等。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实验心理学概述”,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