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章 防治原则(2)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09-16 16:03:06  |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  
  •  
  •  

《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章 防治原则(2)

精选解析

[A型题]

1.先扶正后祛邪,即先补后攻,适合于以正虚为主,机体不能耐受攻伐者。此时兼顾祛邪反会更伤正气,故当先扶正以助正气,当正气能耐受攻伐时再予以祛邪,可免贼去城空之虞。

2.顺应自然:顺时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即法于阴阳

3.正治:是指釆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治疗原则。由于采用的方药与疾病证候性质相逆,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寒因寒用:是指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里热炽盛,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如热厥证,因阳盛于内,格阴于外,故现四肢厥冷的假寒症状,但壮热、口渴、便燥、尿赤等热证表现才是疾病的本质,故用寒凉药治其真热,假寒自然就消失了。这种治法,对其假寒的症状来说,就是以寒治寒的反治法(即从治)。

4.防止传变的方法:阻截病传途径。先安未受邪之地。如治疗肝病时常配合健脾和胃之法,就是要先补脾胃,使脾气旺盛而不受邪,以防止肝病传脾。

5.标急的情况多出现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急重、甚或危重症状,或卒病而病情非常严重时。如病因明确的剧痛,可先缓急止痛,痛止则再图其本。又如水臌病人,就原发病与继发病而言,臌胀多是在肝病基础上形成,则肝血瘀阻为本,腹水为标,如腹水不重,则宜化瘀为主,兼以利水;但若腹水严重,腹部胀满,呼吸急促,二便不利时,则为标急,此时当先治标病之腹水,待腹水减退,病情稳定后,再治其肝病。

9.脾气虚弱,出现纳呆、脱腹胀满、大便不畅时,是脾气虚衰,无力运化所致,采用健脾益气的方药治疗,使其恢复正常的运化及气机升降,则症自减。因此,以补开塞,主要是针对病证虚损不足的本质而治。

10.温热病伤及胃阴时,其病变发展趋势将耗及肾阴,清代医家叶天士据此传变规律提出了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主张在甘寒以养胃阴的方药中,加入咸寒滋养肾阴的药物,以防止肾阴的耗损。这些都是既病防变原则的有效应用。

11.当出现阴虚不足以制阳而致阳气相对偏亢的虚热证时,治宜滋阴以抑阳,即唐·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至真要大论》注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阳病治阴。这里的阳病指的是阴虚则阳气相对偏亢,治阴即补阴之意。当阳虚不足以制阴而致阴气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时,治宜扶阳以抑阴,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素问·至真要大论》注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阴病治阳。这里的阴病指的是阳虚则阴气相对偏盛,治阳即补阳之意。

12.如阳胜则热,热证宜用寒凉之药以制其阳热,即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寒证宜用温热之药以制其阴寒,即寒者热之。又如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亢者,不是阳有余,而是阴不足,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制阳亢过盛,此治疗原则称为阳病治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盛者,不是阴有余,而是阳不足,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其阴,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即扶阳益火法,以消退阴盛,此治疗原则称为阴病治阳

1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唐·王冰对于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注语。后又简称为壮水制阳”“滋水制火”“滋阴涵阳,是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亢阳火盛的意思。假如用寒凉药治疗热证而不见效或反加重,那么,这种热证就是阴虚阳亢,属于肾阴虚,应该滋肾阴。

14.用寒远寒是指气候寒冷时要慎用寒药,属因时制宜。

15.《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指出: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即为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是指临床用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阴阳双补,是用药补阴、补阳同时进行,且两者用量大致相等;阳病治阴,是指阴虚阳亢的虚热证,治应滋阴以制阳;阴病治阳,是指阳虚阴盛的虚寒证,治应补阳以制阴。重点在于正确理解阴阳互根互用在临床用药中的体现,在补阴或补阳药中适当配用少量补阳或补阴药,确能起到阴阳互根、互用和互济的效果,能提高疗效,其临床意义是很重要的。

16.为远离之意,用寒远寒即应用寒凉药要远离寒凉季节,或寒凉季节慎用寒凉药。

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意指以汤液浸渍使其出汗,包括熏蒸、浸浴等治法。

18.通因通用是指使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的治法。

19.《素问·五常政大论》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西北方天气寒冷,病人多为外寒而内热,故治疗时宜发散外寒,清解里热;东南方天气温热,病人多阳气外泄,寒从内生,故治疗时宜收敛阳气,温其内寒。同样一种疾病,由于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不同,治疗也就不一样,这就是所谓同病异治

[B型题]

1~2题)热因热用:以热治热,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适用范围: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治法:用温热方药以治其本。通因通用:以通治通,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适用范围:因实邪内阻而出现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治法:以通治通,针对邪实的本质而治。例如:食滞而致腹痛泄泻,当消食导滞;瘀血内阻而致崩漏,当活血化瘀;湿热下注而致淋证,当清热利湿。

3~4题)热因热用:指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真寒假热证,即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形成里真寒外假热的证候。治疗时针对疾病的本质,用热性药物治其真寒,真寒一去,假热也就随之消失了。这种方法对其假象来说就是以热治热的热因热用。如阴盛格阳证,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被格拒于外,临床既有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真寒之症,又反见身热、面赤等假热之象。因其本质是寒,热象是假,所13.以就不能用热者寒之的方法,而应用温热药治其真寒,里寒一散,阳气得复,则表现于外的假热,亦随之消失,这就是以热治热的具体运用。

9~10题)益火补土是温肾阳而补脾阳的一种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或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式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与补肾水相结合的一种治法。因心主火,南方属火;肾主水,北方属水,故称为泻南补北法,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11~12题)抑强:主要用于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抑木扶土法,是以疏肝和健脾相结合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治法,适用于木旺乘土之证,是肝火炽盛,有升无降的治法。扶弱:主要用于不及引起的相乘或相侮。如培土制水法,是以健脾温阳治疗水湿停聚为病的一种治法,适用于木虚水侮之证,是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治法;佐金平木法,是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偏盛的一种治法,适用于木侮金之证。虚则补其母:是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治疗五脏虚证的治则。一脏虚衰,不仅可补本脏,还可补益其母脏,通过相生作用促其康复。如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补气以补益肺气的方法。实则泻其子:是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治疗五脏实证的治则。一脏之实证,不仅可泻本脏,还可泻其子脏,通过子气舍母的机理,以泻除其母脏的实邪。如肝火炽盛,除泻肝火外,还可用泻心火的方法,以消除过旺的肝火。

13~14题)用热远热”“用凉远凉属因时制宜,根据季节的不同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法;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属既病防变,因肝病可传至脾。

15~16题)用温远温”“用寒远寒,是用温热或寒凉要远离温热或寒凉的季节,属因时制宜。先安未受邪之地属治未病,防止疾病传变。

17~18题)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属塞因塞用,以补开塞,适用于真虚假实证;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属热因热用,适用于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

[X型题]

1.损其有余,又称损其偏盛,是指对阴或阳的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证,应当用实则泻之的方法来治疗。抑其阳盛:对阳盛则热所致的实热证,应当清泻阳热,用治热以寒的法则治疗。损其阴盛:对阴盛则寒所致的实寒证,应当温散阴寒,治寒以热,用寒者热之的法则治疗。

2.所谓正治,就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故又称逆治。正治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法则。适用于疾病的本质和现象相一致的病证。由于疾病的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别,所以正治法就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之分。所谓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即采用的方药或措施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故又称从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用于临床,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

3.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疗原则,称为因人制宜A因时制宜'

8.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是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适用于因实邪内阻而出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如食滞内停,阻滞胃肠,致腹痛泄泻,泻下物臭如败卵时,不仅不能止泄,反而应当消食而导滞攻下,推荡积滞,使食积去而泄自止。又如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所致的崩漏,如用止血药,则瘀阻更甚而血难循其经,则出血难止,此时当活血化瘀,瘀去则血自归经而出血自止。再如湿热下注而致的淋证,见尿频、尿急、尿痛等症,以利尿通淋法清其湿热,则症自消。这些都是针对邪实的本质而治的。湿热痢属食积化热,痢下不爽,腹痛拒按者,可加用枳实导滞丸行气导滞,泻热止痢,乃通因通用之法。

9.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以热治疗寒和以寒治疗热,是以阴阳制约为理论依据的。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原指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现多指阴阳偏衰的治疗方法。由于阴虚不能制约阳而引起阳的相对亢盛,表现岀阳病,故要治疗阴虚;由于阳虚不能制约阴而引起阴的相对亢盛,表现为阴病,故要治疗阳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也是以阴阳制约为理论依据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虽然是用热治假热或用寒治假寒,但都是以寒治热和以热治寒,同样是以阴阳制约为理论依据的。阳中求阴,阴中求阳,其理论依据是阴阳的互根互用。

10.热结旁流的本质是燥实内阻,属亢盛有余的病变,故要用实则泻之的方法;属实热证,故要用热者寒之的方法;是真实假虚证,故要用通因通用的方法。塞因塞用针对的是虚性的闭塞不通病证,不能用于热结旁流的病变。

11.因人制宜指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和生活习惯等的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不同年龄,则生理状况和气血盈亏不同,治疗用药应有所区别;男女性别不同,各有其生理特点,如妇女有经、带、胎、产等情况,治疗用药应加以考虑;体质有强弱与寒热之偏,有阴阳盛衰之别,用药亦应慎重。此外,有些病者素有某些慢性病或职业病,以及情志因素、生活习惯等,在诊治时,亦应加以注意。

12.阴阳偏衰指阴或阳的某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包2.括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等,治疗应补其不足虚则补之为其总的治疗原则。不管阴虚或阳虚,最终均会导致肾阴亏耗或肾阳虚损,故壮水之主以补肾阴,益火之源以补肾阳,为根本大法。而且无论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最终都是导致阴阳两虚,故宜阴阳双补。由于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在补阴或补阳的方药中还应配用少量补阳药或补阴药,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以达阴阳相济之妙用

13.亢盛有余的病变,要采用实则泻之的方法治疗,以泻其有余。对于阳偏胜引起的实热证,可选择热者寒之的方法;对于阴偏胜引起的实寒证,可选择寒者热之的方法。由于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故阴偏胜或阳偏胜时都会损伤对方,引起对方的不足,因此在治疗阴阳偏胜时,还应注意兼顾不足,配合扶阳或益阴的方法。壮水之主益火之源,是针对阴偏衰引起的虚热证和阳偏衰引起的虚寒证的治疗方法,不适用于阴阳偏胜的病变。

14.阳盛则实热,阴虚则虚热。热证慎用热药。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