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美育(见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因材施教(见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3.最近发展区(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学习策略(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学记》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启示。
【答】(1)《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上最早的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2)《学记》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见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3)启示。
《学记》中的有些教育制度沿用至今,例如,其考试制度一直具有借鉴意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选拔人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教学原则成为当今教学过程中的准则,是教师和学生都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教学方法也给现代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有利于新方法的探索和旧方法的改进。
2.简述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内容。
【答】《1988年教育改革法》被看作自《巴特勒教育法》以来,英国教育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其内容包括:(1)法案主张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5~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2)建立与课程相联系的考试制度,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参加四次全国性考试(7岁、11岁、14岁、16岁时各参加一次);(3)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施“摆脱选择”政策;(4)规定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技术学校;(5)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控制等。
3.简述我国当前教育方针的最新表述及其精神实质,就我国当前教育实践在教育方针贯彻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1)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中小学的精神实质是:一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育人道路。
(我国当前教育实践在教育方针贯彻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可开放性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三、论述题
1.论述基础教育的独立价值和意义。
【答】(1)基础教育的内涵。
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前期要接受的掌握基本知识的教育。就如同盖房子先要打地基一样,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要从认字开始。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2)基础教育的独立价值。
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具有它自己独立的、不依附于其他类型和层次教育的价值。确立关于基础教育的这样一种价值观,是促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非常重要的观念基础。目前,“应试教育”的现象之所以如此顽固地存在于学校之中,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的独立价值,而是以能否为高一级教育或学校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源作为衡量其价值的标准,实际上也就是放弃了基础教育的独立价值,也就否定了基础教育最根本的意义。
(3)基础教育独立的价值观与基础教育的效益观相联系。
基础教育的对象是全体人民,目标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可以形成两个基本认识:第一,平等地接受基础教育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基本权利。第二,这种权利必须是通过政府的行为来实现的。这也正是基础教育中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特点,这种权利的实现是保证每一个人在社会中发挥其积极性的重要前提。这是基础教育的效益观的基本特点,从这个角度说,强调基础教育的机会均等,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不是矛盾的。
(4)目前基础教育改革,以及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这种对基础教育价值认识的误区有关。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这种独立价值,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先导。
2.论述研究性学习。
【答】(1)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问题解决为主要内容,以发展研究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依据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两类,即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①获得参与探索的经验。②提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形成合作和分享的意识。④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品质。⑤培养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⑥培养搜集、分析、处理信息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①澄清或识别问题。②针对问题提出假设,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或思路。③围绕问题的解决,制订一个初步的研究计划。④按计划采取行动,获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信息。⑤对搜集到
的资料信息进行组织和加工处理,得出结论。
(4)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①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什么”要由学生自己选择。②在研究性学习中“怎么学”要由学生自己设计。③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学生自己做出预测和规定。
(5)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
②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③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论述1922年“壬戌学制”。
【答】(1)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1922年1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顺应形势,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又称1922年“新学制”。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2)“新学制”的七项标准。
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②发扬平民教育精神;③谋个性之发展;④注意国民经济实力;⑤注意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3)“新学制”的学制体系。
采用美国“六三三”分段法,从纵向看,小学六年,初小和高小采用4—2分段;中学六年,初中和高中采用3—3分段;大学4~6年。小学之下有幼儿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从横向看,与中等学校平行的有职业学校和师范学校。
(4)“新学制”的特点。
①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制。
②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缩短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小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③中等教育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a.延长中学年限;b.中学分为初、高中,增加地方办学收缩余地和学生的选择余地;c.中学实行分科制和选科制,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④高等教育缩短年限,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进行专门教育和科学研究。
⑤建立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系统,兼顾升学与就业。
⑥改革师范教育制度,设师范大学,并在大学设教育科。突破了师范教育自成系统的框架,使师范教育种类增多、程度提高、设置灵活。
(5)“新学制”的评价。
①优点:体现在上述“特点”中。
②缺点:在移植美国综合中学学制上脱离了中国当时的实际。
③比起前两部学制,有很大进步。表现在:a.指导思想上,注重教育和社会的联系,强调发展儿童个性,有民主气息和科学精神;b.整体结构上缩短了小学年限,延长了中学年限,中学分为两段,有利于普及初等教育,提高中等教育水平,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c.注重学制的弹性和多样性,以适应国情需要。
(6)历史意义。
①1922年“新学制”在学年分段形式、各阶段年限、中等教育模式等方面采用了美国当时还处于探索试验中的“六三三”学制,是中国近代学制改革由日本向美国寻求借鉴的标志。
②虽然说还带有一定程度的模仿痕迹,但考虑到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考虑到了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分期问题。
③“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④“六三三”学制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的标志,是中国教育学制史上的里程碑。
4.论述杜威的教学论。
【答】(1)杜威的教学论思想。
①杜威认为,“从做中学”能使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②“从经验中学”,就是在我们对事物有所作为和我们所享有的快乐或所受的痛苦这一结果之间,建立前前后后的联结。在这种情况下,行动就变成尝试,变成一次寻找世界真相的实验,而承受的结果就变成教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结。
③杜威把教学过程看成“做的过程”。知识经验均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即生活过程中得到的,强调儿童应从实际活动中学习,主张学校应成为雏形社会,让学生从事他们所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为解决实际问题,搜集有关资料,确定问题所在,并提出各种假设。这种过程能使学生丰富自己的经验。
④杜威提出“教学五步法”,即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检验假设。
⑤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地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
(2)评价。
①积极: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重视学习兴趣的作用。
②消极:杜威的“从做中学”所强调的“做”主要是个人亲自尝试的工作和活动,仅是获得和改组个人的经验,以使儿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这种“做”完全是建立在尝试错误之上的盲目的和个人摸索的活动,从理论上看,这无疑是片面的。
5.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