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09-14 11:54:02  |  关键词: 华东师范大学 333教育综合

  •  
  •  
  •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名词解释

1.苏湖教法(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班级授课制(见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中体西用(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自由七艺”

【答】“自由七艺”指自由人应该具有的学识和应该学习的七门学科,是相对于专业的、职业的和技术性的课程而言的,即七种人文学科: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合称“三艺”),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合称“四艺”)。现代西方大学的文科设置都受“自由七艺”的影响。文学、语言、哲学、历史、数学、科学等学科被普遍认为是普通教育和文科教育的基础。

5.绅士教育(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6.双轨制(见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朱子读书法及其现代价值。

【答】(1)朱子读书法的内容。

①循序渐进。a.读书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不要颠倒;b.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量力而行,安排读书计划,切实遵守;c.强调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前进,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②熟读精思。读书必须反复阅读,不仅要能够背熟,而且对书中的内容要了如指掌,熟读是精思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精义及其思想真谛。

③虚心涵泳。“虚心”指读书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体会书中的意思,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随意发挥。“涵泳”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④切己体察。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要见之于具体行动。

⑤着紧用力。读书学习一定要抓紧时间、废寝忘食,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绝不放松,反对松松垮垮。

⑥居敬持志。读书的关键还在于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敬”指读书时要端正态度,精神专注。“持志”即有坚定的志向,并用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

(2)朱子读书法的现代价值。

“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六条内容均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它所提倡读的书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圣贤之书,读书法主要强调怎样读书,不重视书本与实际知识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2.简述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1)校长负责制的内涵:校长负责制是指校长受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委托,在党支部和教代会的监督下,对学校进行全面领导和负责的制度。在这一领导体制中,校长是学校行政系统的最高决策者和指挥者,是学校的法人代表,他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

(2)需要注意的问题:①明确校长的权力与责任;②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③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

3.简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

【答】(1)“五育”并举的内容。

①军国民教育,即体育。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希望改变重文轻武的教育传统,强体强兵。

②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密切加强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教育发挥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③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基本内容是自由、平等、博爱。主张尊重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汲取有利于资产阶级道德建设的养分,将二者结合起来,培养国民的道德感。

④世界观教育。即培养人们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能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

⑤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紧密联系。要引导人们具有实体世界的观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美感教育,美感可超越利害关系、人我分界,陶冶、净化人的心灵。

(2)“五育”的关系。

“五育”不可偏废其一,尽管各自目的不同,但都是“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应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美感教育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3)评价。

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诸育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的,是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它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世界发展的潮流。

4.简述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的作用。

【答】(1)社会建构主义是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以鲍尔斯菲尔德和库伯为代表。他们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于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它不断地被改造,尽可能地与世界本来面目保持一致,但永远达不到一致。另外,他们也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学习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交往和游戏等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个体经验,这叫“自下而上的知识”。而在个体的学习中,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公共文化知识,首先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由概括向具体经验领域发展,所以也可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

(2)儿童在与成人或比其更为成熟的社会成员的交往活动中,获得他们的帮助,解决自己还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即“自上而下的知识”,并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使之获得意义,从而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实的发展,这是儿童知识经验发展的基本途径。

三、论述题

1.评述要素主义。

【答】(1)20世纪30年代,要素主义教育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的对立思想而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巴格莱、科南特和里科弗。

(2)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①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空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

②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在教学上,强调传统的心智训练,传授整个人生的知识。

③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的自由当作手段,而应将其看作过程的目的与结果。

④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教师的权威,加强教师的控制。教师必须具有一流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精通所教的科目,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具有较强的传授知识的能力,并能全身心投入于自己的工作中。

⑤强调“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的教学,并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

(3)评价。

由于忽视学生的兴趣、身心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习,加上所编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要素主义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起逐渐失去优势地位。

2.评述课程内容设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答】(1)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的,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课程内容的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核心。

(2)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①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包含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两种性质的知识内容。因此,对不同性质和形态的知识内容的选择,其规则也不同。

②课程内容的组织:泰勒明确提出了课程内容编排和组织的三条逻辑规则,即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课程内容组织除这些逻辑规则外,还应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以及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这三对逻辑组织形式的关系。

(3)课程内容设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①课程内容设计是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程内容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②课程内容的设计是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课程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生活,造成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脱节,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学习。

③课程内容的设计是否建立在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之上和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处于不同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要认真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遵循规律,促进学生的发展。

④课程内容设计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对世界进行整体认识和整体把握。课程内容设计要注意整合性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能让学生对整个世界和生活进行宏观认识、整体把控。

3.评述班集体培养。(见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4.试从元认知视角分析提升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策略。

【答】(1)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的过程,它监视和指导认知活动的进行,它负责评估学习中的问题,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评价所选策略的效果,并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就是元认知。元认知策略是与认知策略共同起作用的,认知策略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元认知策略则监控认知的运用。

(2)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察策略和调节策略。

①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做学习计划就好比是足球教练在比赛前针对对方球队的特点与出场情况提出对策。不论是完成作业,还是为了应付测验,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应当有一个一般的“对策”。

②监察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它包括领会监控和集中注意两个方面。领会监控主要指的是学习者在头脑里有一个领会目标。随着这一策略的执行,如果找出了这个重要细节,会因达到目标而体验到一种满意感。但是,如果没有找到这个细节,则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从而采取措施。

③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们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材料;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等。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弥补理解上的不足。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