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09-12 15:41:57  |  关键词: 华东师范大学 333教育综合

  •  
  •  
  •  

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贝尔-兰卡斯特制(见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城市学校

【答】城市学校是应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其种类有行会学校、商会学校(也称基尔特学校)。在领导权上,城市学校大多属于行会和商会。后期,城市学校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在教学内容上,以读、写、算及与商业、手工业相关的世俗知识为主。在培养目标上,主要是培养从事手工业、商业的职业人才。在学校性质上,多为世俗性质的初等学校,但也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的性质。所以,城市学校属于世俗性质学校。城市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

3.自我效能感

【答】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的。自我效能感主要受到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1)直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的唤起。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4.现代教育制度

【答】现代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方面和教育的管理系统方面,以及这些教育机构成立以来已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教育制度有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和强制性的特点。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学制,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代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双轨学制、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

5.德育过程

【答】德育过程即在德育目标的指导下,将经过选择的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素质结构,并使之发生所期望的整体性变化的过程。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德育过程是德育目标的实施和实现的过程;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它是个体的素质结构不断形成和改善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在一系列的矛盾中展开的,是一系列的矛盾运动和变化的过程。

6.有意义学习

【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和罗杰斯均提出过有意义学习的概念,但二者意义不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主要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是一种全人参与的学习,是人的情感和认知因素共同参与的有意义学习。

二、简答题

1.简述白鹿洞书院的教育宗旨。(见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弗吉里奥的教育贡献。

【答】弗吉里奥是率先表达文艺复兴教育思想的人。他曾在多地从事教育活动,并对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一书进行注释,引发了人们对昆体良教育经验的极大关注。同时他发表《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的论文,全面概括了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另外他对“七艺”做了较大的修改,提升了“四艺”的学科地位。他主张对青年实施通才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方法上,他认为必须使所学的科目适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在教育内容方面,他推崇的三门科目是历史、伦理学(道德哲学)和雄辩术,并认为这三门学科最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3.简述美国的《国防教育法》。

【答】(1)背景: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教育质量差成为美国教育被批评的焦点。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开始反思自身的教育问题,并将教育提高到国防高度。为适应与苏联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改革教育的呼声更为强烈,1958年美国国会颁布《国防教育法》。

(2)主要内容有:①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③强调“天才教育”;④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

(3)评价:《国防教育法》旨在改变美国教育水平的落后状况,使美国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

4.简述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及培养方法。

【答】(1)一个班的几十个学生,从刚组建的群体发展为坚强的集体,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①组建阶段。班主任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集体目标和应当遵守的制度与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促进集体的发展。

②核心初步形成阶段。同学间有了一定了解,学生中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级组织与功能较健全,集体核心初步形成,班主任与班干部共同领导集体并履行教育职能。

③自主活动阶段。这时,班集体已形成,它已成为教育的主体,能主动地根据学校和班主任的要求以及班上的情况,自觉地向集体成员提出任务与要求,自主地开展集体活动。

(2)班集体的培养方法:

①确定集体的目标。目标是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培养集体首先要使集体明确奋斗的目标。②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培养集体必须注意健全集体的组织与功能,使它能正常开展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是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

③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为形成集体奠定情感基础,逐渐形成集体的核心,激发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④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时机,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分清是非,以推动正确舆论的形成。

三、论述题

1.试以张之洞的《劝学篇》为例,评述“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答】(1)张之洞在《劝学篇》中集中阐述了“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2)张之洞《劝学篇》的内容。

《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着重的是人品行的修养,具有德育的功能,“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如此一来,“西学”是“中学”的补充。

(3)评价。

积极影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

①从整体上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发展成为可能,为中国近代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

②在教育方面:“中体西用”作为洋务教育的指导纲领,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

a.启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促进新式教育的产生。兴办新式学堂,增加自然科学知识,开展留美教育等,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传统教育格局。

b.引进西方近代科学、课程及制度,对清末教育改革有思想层面的启发和实践层面的推动。c.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育的价值观,为进一步推广新式教育扫清了障碍。

消极影响:①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新式教育一直受到“忠君、尊孔”的封建信条的支配,阻碍了新式教育的发展进程。尤其是阻碍了维新思想更为广泛地传播,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②“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作为文化的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二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

2.试论述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应用。

【答】(1)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的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计划策略。计划策略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

②监察策略。监察策略是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a.领会监控。领会监控一般在阅读中使用。熟练的读者在头脑里有一个领会的目标,诸如发现某个细节、找出要点等。于是,为了该目标而浏览课文。随着这一策略的执行,达到目标后会体验到一种满意感。如果领会监控的最终目标没有达到,则会产生一种挫折感,接着采取补救措施,如重新浏览材料或者更仔细地阅读课文。

b.集中注意力。教师要教学生一些对注意力进行监控和自我管理的学习策略,如注意此刻自己正在做什么,避免接触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注意力的方法有提前注意学习目标、重点标示(如教师讲话的重音)、增加材料的情绪性(如假如你是李鸿章,你会签订《马关条约》吗)、使用独特的刺激(如教师上课演示实验过程)、告知重要性等。

③调节策略。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2)元认知策略的教学应用。

①利用计划策略促进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给学习做计划,学会预测完成作业的时间,预测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确定考试前的复习材料,预计是否有必要组织学习小组,以及计划和使用各种办法促进教学。

②利用监控策略促进教学,表现为领会监控和集中注意力两个策略。领会监控的教学方法有变化阅读的速度、中止判断、猜测、重读较难的段落等。集中注意力的教学方法有提前注意学习目标、标示重点、增加材料的情绪性、使用独特的刺激、告知重要性等。

③利用调节策略促进教学。a.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同起作用。元认知过程帮助我们估计学习的程度和决定如何学习;认知策略帮助我们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整合在一起,且存储在长时记忆中。所以,认知策略是学习内容必不可少的工具,元认知策略是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b.学生应学会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如果没有元认知策略来帮助他们决定在某种情况下使用哪种策略或改变策略,他们就不是成功的学习者。

3.试分析课程内容的组织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答】(1)课程内容采取何种逻辑形式编排和组织,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结构的性质和形式,制约着课程实施中的学习活动方式。

(2)要想组织好课程内容,我们应着手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①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或阶段乃至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

直线式和螺旋式各有利弊,分别适用于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螺旋式较适合;对一些理论性相对较低的学科知识、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则直线式较适合。其实,即使在同一课程的内容体系中,直线式和螺旋式都是必不可少的。

②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其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来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专题。

纵向组织注重课程内容的独立体系和知识的深度,而横向组织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这是两种适合于不同性质知识经验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同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一样,都是不可偏废的。

③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结合起来。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统一,在课程观上,体现为把学生与课程统一起来;在学生观方面,体现为把学生的“未来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统一起来。

4.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怎样帮助教师成长?

【答】(1)入职前:

①教师自身要有专业发展的观念和意识,寻求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

②参加职前培训(师范教育)与在职培训。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有:a.教师发展学校。这是以中小学为基地,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建设,旨在通过合作研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同时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校。b.校本培训。这是中外教育专家和学校所崇尚的有效在职培训方法,这种培训是由学校发起并组织实施,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得到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简而言之,校本培训就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培训。

(2)刚入职时:

①制订自我生涯发展规划。a.认识自我及所处的时间与空间环境;b.审视发展机会,确定发展目标;c.制定行动策略并按目标逐步执行;d.评价发展计划。

②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入职辅导就是学校为新教师适应环境安排了一个有序的计划,主要由有经验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

(3)入职一段时间后:

①进行教育研究。这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②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③在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