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09-12 15:30:01  |  关键词: 华东师范大学 333教育综合

  •  
  •  
  •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先行

【答】教育先行是一种发展战略,即教育发展先于其他行业或者经济发展的现有状态而发展。主要是因为人的素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而教育又在培养人。教育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同时,教育的发展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因此,很多国家采取了教育先行的发展模式。但是这里的发展不是教育过度的超前发展,也不是教育的盲目发展,而是一种适度发展。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答】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也称国家本位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凯兴斯泰纳、涂尔干等。主要观点是:教育目的的制定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相对于个体而言,国家或社会是绝对的和优先的价值实体。社会本位论在当代有助于动员国家和社会资源来发展教育事业,但是它忽视了个体的价值,否认了个体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积极能动作用,完全将受教育者当成等待被加工的“原料”,违背了教育的人道主义原则。

3.终身教育

【答】终身教育包括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之间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任务是学会学习,目标是培养新人和实现教育民主化。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它对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建立学习型社会有积极意义。

4.教师专业性发展

【答】教师专业性发展指的是教师以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专业成熟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专业性发展既有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也包括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5.最近发展区(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6.先行组织者(见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见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集体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集体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2)贯彻集体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②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的转变影响集体。③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进行教育。

3.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1)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封建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人文主义是这场运动的旗帜。

(2)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①人本主义。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②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已具有古典性质,但非纯粹复古,而是古为今用,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

③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都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关注人道而非神道,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与中世纪教育有巨大的区别。

④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家虽抨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希望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更富世俗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⑤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三、论述题

1.针对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探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方向。(见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评述韩愈《师说》中的教师观。(见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评述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答】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主张:

(1)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

①经验: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但儿童早期的经验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分散、杂乱),需要通过教学加以补充和整理,反映在教材中则为直观教材。

②兴趣:兴趣存在于经验之中。因此,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它能使儿童保持意识的警觉状态,从而更好地接受教材。

③兴趣课程体系。赫尔巴特把多种多样的兴趣分为两大类——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其中经验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包括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兴趣。各种经验、兴趣有对应开设的课程,如对应经验的兴趣,应该开设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等课程。

(2)第二个基本主张是根据统觉的研究得出的。

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步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据此,赫尔巴特提出了“相关”与“集中”的课程设计原则。

(3)课程应与儿童的发展相呼应。

文化纪元理论是课程设计和选择课程的基础。文化纪元理论认为,在人类历史早期,感觉在人的认识中起主导地位。在这之后,想象逐渐发展起来,人类的想象力在诗与神话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最后,当理性发展起来时,人类就进入到成年。不同时代的文化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认识的不同发展水平。儿童个性和认识的发展重复了种族发展的过程,需要把儿童发展和课程联系起来。

4.论述精细加工策略及其教学要求。

【答】(1)所谓精细加工策略,主要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即通过联系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知识,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运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通常精细加工策略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忆方法。

(2)精细加工策略的内容。

①简单知识的精细加工策略。

对于简单的知识,精细加工策略是非常有效的。记忆术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策略。比较流行的精细加工策略主要有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限定词法、关键词法等。

②复杂知识的精细加工策略。

对复杂知识进行精细加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a.做笔记。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做笔记有助于对材料进行编码,同时还具有外部存储的功能,主要包括做笔记摘抄、评注、加标题、写段落概括语以及写结构提纲等活动。b.联系生活实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更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知识的价值,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这些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迁移到课堂之外的环境中去。c.利用背景知识。在对复杂信息进行加工时,背景知识有助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d.提问策略。

(3)在我们的教学中,对精细加工策略的教学要求有以下四点:

①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精细加工策略,这可以提高教师的个体专业化水平。同时,教师要把自己精细加工的知识告诉学生。

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应经过各种精细加工,再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帮助学生同化和顺应知识。

③教师还应该把精细加工策略教给学生,让学生可以自己对知识进行精细加工。

④教师应该主动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精细加工。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