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精气与阴阳五行(1)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09-06 14:20:05  |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  
  •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精气与阴阳五行(1)

第二章精气与阴阳五行

[A型题]

1.“阴病治阳”的含义是

A.阳中求阴 B.阴中求阳 C.补阴以制阳 D.补阳以制阴

1.阴损及阳终致阴阳俱损的理论根据是

A.阴阳转化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2.下列各项中,属于五行相侮的是

A.其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B.其气有余,则制己所不胜

C.其气不足,则制己所胜 D.其气不足,则制己所不胜

3.下列各项中,属于五行相侮的是

A.其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B.其气有余,则制己所不胜

C.其气不足,则制己所胜

D.其气不足,则制己所不胜

4.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

A.比较      B.类比    C.演绎     D.以表知里

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肺

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肺

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肾

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1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1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1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13.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水 B.天 C.地 D.气

1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15.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16.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17.精气神学说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18.“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19.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 B.佐金平木 C.泻南补北 D.抑木扶土

20.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反证

21.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22.脾病传肾属于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23.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24.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25.“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制化

26.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27.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以表知里

28,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29.阴阳的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30.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31.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32.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

A.整体观念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比较、演绎、类比

33.下列征象中哪一项不属于阳的特性

A.面色红赤 B.声低息微 C.多言躁动 D.身热口渴

34.下列哪项属于“子病犯母”

A.脾病及肺 B.脾病及肾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

35.“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36.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木克土 B.火生土 C.金生水 D.水克木

37.下列除哪项外,都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

A.培土生金 B.滋水涵木 C.金水相生 D.佐金平木

38.下列哪项属五行之“金”

A.筋 B.脉 C.肉 D.皮

39.言人体脏腑之阴阳,则心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40.“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于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41.“阴病治阳”适用于

A.阳偏盛 B.阴偏盛 C.阳偏衰 D.阴偏衰

42.阴阳之“征兆”是

A.内与外 B.明与暗 C.上与下 D.水与火

43.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A.脾 B.心 C.肾 D.肝

44.五行学说中“土”的特性是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45.“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亢

46.“热者寒之”主要适用于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47.根据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

A.母 B.子 C.所胜 D.所不胜

48.根据五行学说,五季中的“长夏”应归属于

A.木 B.火 C.土 D.金

49.“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

A.阳损及阴 B.阳盛伤阴 C.阴虚阳亢 D.阳气暴脱

50.“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用

51.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52.按照五行学说,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A.土虚水侮 B.土壅木郁 C.水不涵木 D.木火刑金

53.抑木扶土法的理论基础是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生

54.下列选项中,反映阴阳消长平衡关系的是

A.动极者,镇之以静  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C.善补阳者,阴中求阳 D.善补阴者,阳中求阴

55.“子盗母气”的理论基础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56.下列选项中,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

A.角、徵、宫、商、羽 B.呼、歌、笑、哭、呻

C.筋、肉、脉、骨、皮毛 D.青、黄、赤、白、黑

57.“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存在着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为消长 D.平衡协调

58.在五脏变动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肝之变动为握 B.心之变动为笑 C.脾之变动为哕 D.肺之变动为咳

59.下列符合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

A.寒极生热 B.寒者热之 C.阴损及阳 D.重阳必阴

60.下列不按五行相生顺序排列的是

A.呼、笑、歌、哭、呻 B.筋、脉、肉、皮毛、骨

C.青、赤、黄、白、黑 D.角、徵、商、宫、羽

61.下列情志相胜关系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惊胜怒 B.恐胜喜 C.怒胜思 D.喜胜忧

62.按五行传变规律,“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其势必甚”,是指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63.《难经经释》说:“邪挟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是指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64.关于五行相侮,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母气有余,传乘其子 B.子气有余,传乘其母

C.气有余则制已所胜  D.气有余则侮所不胜

65.五行相乘,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母气有余而乘其子  B.子气有余而乘其母

C.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D.气有余则乘己所不胜

66.“培土生金”的理论基础是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生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侮

67.临床常见的心火引动肝火之心肝火旺证,属于

A.相乘 B.母病及子 C.子病犯母 D.相侮

68.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脾病及肝属于

A.相克 B.相侮 C.母病及子 D.相乘

69.根据阴阳学说,药用五味,下列属阳的是

A.辛、甘、酸 B.酸、苦、咸 C.辛、苦、甘 D.辛、甘、淡

70.“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主要是指

A.以阳中求阴而调整阴阳 B.以阴中求阳而调整阴阳

C.以泻阳扶阴而调整阴阳 D.以滋阴制阳而调整阴阳

71.《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所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治疗法则,是指

A.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C.阳中求阴,阴气得复 D.阴中求阳,阳气充盛

72.“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指

A.阴病治阳 B.阴中求阳 C.因寒用热 D.寒者热之

73.下列关于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

A.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 B.阴和阳即是矛盾

C.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 D.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的属性

7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是指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消长平衡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交感互藏

75.下列除哪项外,都体现了阴阳的互根关系

A.阴在内,阳之守也  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C.阳在外,阴之使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76.肝火犯肺,属于

A.子盗母气 B.母病及子 C.相乘 D.相侮

77.下列治法中,根据阴阳互根理论而制定的是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C.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D.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78.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指阴阳何种关系失常

A.消长平衡 B.对立制约 C.交感互藏 D.互根互用

79.《难经经释》所说“脏气既受制于我,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为微邪”是指哪种疾病传变形式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80.下列治法中,与相克规律无关的是

A.抑木扶土 B.培土制水 C.滋水涵木 D.佐金平木

81.《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说明了

A.阴阳消长平衡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相互转化

82.“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理论依据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互为消长 D.阴阳相互转化

83.《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是指

A.相生 B.相克 C.相侮 D.相乘

[B型题]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精气学说 B.比较、演绎、类比 C.诊断方法 D.治疗方法

1.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

2.属中医学哲学方法的是

(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

(5~6题共用备选答案)

A.阴阳的运动 B.阴阳的交感 C.阴阳的制约 D.阴阳的互根

5.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

6.实现阴阳交感的基础是

(7~8题共用备选答案)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7.肝火犯肺属于

8.肝气犯脾属于

(9~11题共用备选答案)

A.益火补土 B.金水相生 C.培土生金 D.抑木扶土

9.以泄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治法称

10.以温肾阳的方法而补脾阳的治法是

11.滋养肺肾法称

(12~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比较法 B.类比法 C.演绎法 D.反证法

12.患者四肢震颤、抽搐,诊断为风邪为患,此采用的是

13.患者唇、舌青紫,诊断为血瘀,此采用的是

(14~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反证法 B.试探法 C.司外揣内 D.比较

14.中医古代医籍中的“消息法”属于15.诊断性治疗属于

(16~17题共用备选答案)

A.阴阳相互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相互转化

1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机理是

17.“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依据是(18~19题共用备选答案)

A.脾 B.心 C.肾 D.肝

18.面赤、口苦、脉数,病多在19.面青、喜食酸味、脉弦,病多在

(20~21题共用备选答案)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20.阴病治阳适用于

21.阳病治阴适用于

(22~23题共用备选答案)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22.抑强扶弱治则的确立,是依据

23.补母泻子治则的确立,是依据

(24~25题共用备选答案)

A.阴中之至阴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24.五脏分阴阳,则肝为

25.五脏分阴阳,则脾为

(26~27题共用备选答案)

A.滋水涵木法 B.益火补土法 C.泻南补北法 D.培土制水法

26.治疗心肾不交的病证,应选用

27.治疗肾阳虚而致脾阳不振的病证,应选用

[X型题]

1.体现阴阳互根关系的有

A.孤阴不生 B.阴中求阳 C.阳病治阴 D.阴损及阳

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有

A.补母 B.泻子 C.抑强 D.扶弱

3.用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来解释的有

A.阳中求阴 B.阴损及阳 C.阳病治阴 D.阳胜则阴病

4.在中医学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方法有

A.司外揣内 B.类比 C.比较 D.演绎

5.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有

A.注重整体上的研究 B.比较 C.擅长哲学思维 D.强调功能联系

6.属阴阳制约原理的治法有

A.阴阳双补 B.阳病治阴 C.阳中求阴 D.寒者热之

7、属于阳的属性有

A.温煦 B.兴奋 C.明亮 D.潜藏

8.属于“母病及子”的有

A.肝病及心 B.肾病及肝 C.脾病及肺 D.肺病及肾

9.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A.阴阳相互制约 B.阴阳相互关联 C.阴阳相互转化 D.阴阳的可分性

10.属于五行之间正常关系及自我调节机制的有

A.五行生克 B.五行乘侮 C.五行制化 D.五行胜复

11.属于阴偏盛的有

A.面白形寒 B.腕腹冷痛 C.舌淡苔白 D.脉象沉紧

12.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判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逆”的有

A.肝病色青见浮脉 B.心病面赤见沉脉 C.肝病色青见沉脉 D.肺病色白见浮脉

13.可以导致发热的病机有

A.阴虚 B.阳虚 C.阴盛 D.阳盛

14.药物之五味中,属阴的有

A.甘 B.咸 C.酸 D.苦

15.关于情志相胜法的应用,正确的有

A.思胜恐 B.惊胜思 C.恐胜喜 D.悲胜怒

16.“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A.子病犯母 B.母病及子 C.肺病及肝 D.肾病及脾

17.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有

A.水地说 B.道家思想 C.精气学说 D.阴阳学说

18.根据“虚则补其母”确立的治法有

A.培土制水法 B.益火补土法 C.滋水涵木法 D.佐金平木法

19.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轻浅的有

A.肾病及肝 B.脾病及肺 C.肺病及脾 D.肝病及心

20.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深重的有

A.肝病及脾 B.脾病及肾 C.心病及肾 D.肝病及肺

21.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顺”的有

A.肝病色青见浮脉 B.心病面赤见沉脉 C.肝病色青见沉脉 D.肾病色黑见沉脉

22.广义之“精”,泛指人体中的

A.气 B.血 C.津液 D.先天之精

23.精气神学说中“气”的主要组成是

A.肾精所化之气 B.水谷精气 C.自然界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气

24.事物按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

A.以表知里法 B.试探法 C.取象比类法 D.推演络绎法

25.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A.五行的特性  B.事物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

C.五行的生克制化  D.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26.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的有

A.思胜恐 B.惊胜思 C.悲胜怒 D.怒胜忧

27.下列属于火行的是

A.爪、筋、皮、肉、苦 B.舌、脉、喜、夏、长

C.喜、鼻、口、胃、长 D.苦、赤、长、暑、南

28.下列属于金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鼻、皮、毛、收、悲

C.皮、鼻、口、胃、长 D.商、辛、白、哭、悲

29.下列属于木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目、筋、怒、呼、握

C.皮、筋、口、胃、长 D.春、东、风、青、生

30.下列属于水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冬、膀胱、耳、骨、恐

C.冬、鼻、口、胃、长 D.恐、呻、栗、耳、冬

31.下列属于土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唇、口、黄、化、肉

C.皮、鼻、口、胃、长 D.宫、脾、黄、思、甘

32.阴阳消长是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稳定的 D.无条件的

33.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为

A.相互交感 B.无限可分 C.相互转化 D.互根互用

34.下列符合“木曰曲直”生理特点的是

A.肝主疏泄 B.肝体阴而用阳 C.肝喜条达 D.肝为刚脏,主升主动

35.符合“木曰曲直”的生理特点的有

A.肝主升发 B.肝体阴而用阳 C.肝喜条达 D.肝为刚脏

36.五行“相乘”,主要是指

A.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B.气有余则侮所不胜

C.气有余则制己所胜  D.其不及,则己所胜轻而侮之

37.“土爰稼穑”所比喻的脾的生理功能有

A.运化水谷  B.统血

C.运化水液  D.为气血生化之源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