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了解他所在社区的人们喜欢的口味是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他找了些喜欢可口可乐的人,要他们在一杯可口可乐和一杯百事可乐中,通过品尝指出喜好。杯子上不贴标签,以免商标引发明显的偏见。只是将可口可乐的杯子标志为“M”,将百事可乐的杯子标志为“Q”。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人更喜欢百事可乐,而非可口可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可能削弱上述论证的结论?
A.参加者受到了一定的暗示,觉得自己的回答会被认真对待。
B.参加实验者中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同时喝过这两种可乐,甚至其中的30%的参加实验者只喝过其中一种可乐。
C.多数参加者对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市场占有情况是了解的,并且经过研究证明,他们普遍有一种同情弱者的心态。
D.在对参加实验的人所进行的另外一个对照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果:这些实验者中的大部分人更喜欢英文字母“Q”,而不大喜欢“M”。
E.在参加实验前的一个星期中,百事可乐的形象代表正在举行大规模的演唱会,演唱会的场地中有百事可乐的大幅宣传画,并且在电视转播中反复出现。
2.在我们周围的人中,有些人经常打呼噜。打呼噜通常被认为是可以起到降低来自生活中各种压力的作用。实际上,在整个人群中,打呼噜的人非常少一项最近的研究发现,在吸烟的人中打呼噜的人比不吸烟的人中打呼噜的人更常见,以此为据,研究者假设吸烟可能会导致打呼噜。
如果以下哪项正确,对研究者的假设提出了最强的质疑?
A.不吸烟的人也照样打呼噜。
B.肥胖导致许多人打呼噜。
C.多数打呼噜的人不吸烟。
D.多数吸烟的人不打呼噜。
E.对许多人来说,压力导致了吸烟和打呼噜。
3.一位研究者发现,相对于体重而言,孩子吃的碳水化合物多于大人,孩子运动比大人也更多。研究者假设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与不同程度的运动相联系的卡路里需求量成正比。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研究者的假设?
A.政府在公众运动项目上平均每人花费更多的国家里,人均食用碳水化合物也更多。
B.不参加有组织运动的孩子比参加有组织运动的孩子倾向于吃更少的碳水化合物。
C.增加碳水化合物消耗量是长跑运动员准备长距离奔跑的一个惯常的策略。
D.与其他情况相比,身体生长时期需要相对多的碳水化合物。
E.尽管碳水化合物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不可少的,但吃更多碳水化合物的人并不一定更健康。
1.答案D
题干 信息 | 前提差异:可乐标签的差异→结果差异:人们对可乐偏好的差异 | |
解题步骤 | ||
第一步 | 前提差异导致结果差异的削弱型题目一般思路为寻找前提存在其他差异 (与结果有关系的差异)。 | |
第二步 | D选项直接指出了前提存在其他差异,是对字母的偏好导致了结果差异,很好的削弱;其余选项均不涉及前提差异,或者与标签的差异没有联系。 |
2.答案E
题干 信息 | 吸烟(因)→打呼噜(果)。一般而言,因果关系的削弱强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因果倒置、存在他因、有因无果、有果无因。但是考生注意,在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考到割裂关系,割裂因果关系的选项等同于因果倒置,也是力度最强的。 | ||
A | 选项属于无因有果的削弱,力度不如E选项。 | 淘汰 | |
B | 选项属于存在他因的削弱,力度不如E选项。 | 淘汰 | |
C | 选项属于无因有果的削弱,力度不如E选项。 | 淘汰 | |
D | 选项属于有因无果的削弱,力度不如E选项。 | 淘汰 | |
E | 选项直接割裂了 吸烟和打呼噜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属于割裂关系的选项,力度最强。 | 正确 |
3.答案D
解题步骤 | |
第一步 | 前提:孩子吃的碳水化合物多于大人,孩子运动比大人也更多。 结论: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与不同程度的运动相联系的卡路里需求量成正比。 |
第二步 | 题干论证是由前提中的两个差,得出了结论中关于两差之间关系的假设,D选项表明孩子和大人之间还有其他差别,即孩子成长需要相对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因此并不能由前提中的两个差别就直接得出它们是正比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