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鸿都门学
【答】(1)鸿都门学是东汉汉灵帝在洛阳办的官学,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是东汉宦官集团为了与太学生支持的官僚集团做斗争,利用教育培养拥护自己的知识分子而建立的。
(2)意义:a.鸿都门学打破了儒家独尊的教育传统,以诗、赋、书画作为教育内容,促进了学校的多样化,是教育史上的一大变革;b.它是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为后来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c.它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2.中体西用
【答】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中体西用思想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发展成为可能,启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促进了新式教育的产生,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传统教育格局。但是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二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
3.最近发展区
【答】最近发展区即实际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指学生现有的身心成熟程度,后者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获得的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刺激了人的发展,社会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4.元认知策略
【答】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流程进行控制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大致可以分为计划策略、监察策略和调节策略。计划策略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监察策略是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5.苏格拉底法
【答】苏格拉底法,又称“问答法“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给对方。局限: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6.道尔顿制
【答】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创立的个别教学制度。主张:(1)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2)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3)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道尔顿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强调个别差异,对教师要求过高,以及在实施时易导致放任自流。另外,将教室完全改为实验室也不太实际。
二、简答题
1.试评“环境决定论。
【答】(1)“环境决定论指的是环境决定人的发展,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环境决定论夸大了环境的作用,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没有全面地认识到影响人发展的因素还有遗传、教育与人的主观能动性。遗传是人的发展的前提条件,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外界条件,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因素。这四个因素共同促进人的发展。
(2)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
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最为根本的因素,它提供人的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形成人的发展的巨大动力,影响人的发展的价值方向和人的发展内容,对人的发展具有一种广义的教育作用。不过由于环境具有复杂性,其影响是自发的、分散的和偶然的,因此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断的、分散的,没有既定目标,也不能持续、系统地产生影响。
②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自发的、盲目的,既有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的影响。
③随着儿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常常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
2.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答】创造力,即创造性,是个体利用一定的内外条件,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与相应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品质。培养创造性的方法:
(1)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家庭环境。
(2)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包括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给教师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教师应不断学习关于创造性的心理学知识并指导实践。
(3)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应做到:①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培养思维的跳跃能力。②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使学生敢于联系与移植。③加大思维的“转换跨度,转换固有的思路;④给学生大胆探索与推测的机会。
(4)开设创造课程,教授创造技法。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促进创造性发展的主要方法有头脑风暴法、系统探求法、联想类比法、转换思考法等。
(5)塑造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内容。塑造创造性人格应: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对错误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
3.简述德育的疏导原则。
【答】(1)疏导原则的含义: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称为循循善诱原则。
(2)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对于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只能疏导,不宜压制。压制往往会带来反抗,不利于学生的进步,而疏导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自觉改进。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学生活泼爱动、精力旺盛,这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表现,是很自然的事。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教师要给学生以启示、指点,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要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的进步,要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
4.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答】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确立教育要“以人为本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意味着肯定教育的根本主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人的文化需要,尽可能地让每个人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尽可能地开发每个人的发展潜能,启发每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引导每个人保持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和个人自身的和谐,成为社会的主人、国家的公民,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功立业。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还意味着肯定人是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体。教育对人的个性素质的发展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教育还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人的个性素质。教育对人的发展不论有多大作用,毕竟还只是人发展的外因,教育必须经过人发展的内因,经过人的自我教育,才能转化为人的个性素质。教育的艺术和教育的实效,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启发、培养、引导、激励和发挥人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动性。因此,教育必须尊重人在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三、论述题
1.论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及其对北大的改革。
【答】蔡元培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中国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在五四运动时期,他接管了当时学风低下、自由散漫的北京大学,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得北京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指的是在北京大学内,蔡元培允许各种学派自由发展,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只要这些思想言之有理,尚未达到自然淘汰的命运,就应该让这些思想自由发展。这其实是为新思想、新文化争取地位。这一办学理念反映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的、进步的。在这个原则下,他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改造。
(2)改革北大的具体措施。
①抱定宗旨,改变校风。第一,改变学生观念。第二,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第三,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第四,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②教授治校,民主管理。为贯彻这一原则,蔡元培在北大建立了全校最高立法和权力机构、全校最高行政和执行机构、全校教务传导机构等,还把治理大学的任务交给了教育家。
③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蔡元培采取了以下措施:a.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b.沟通文理,废科设系;c.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
(3)蔡元培改革北大的教育启示。
①大学应当把研究学问作为第一要义。大学不是灌输知识的场所,教师与学生都应当热爱学问,培养自己的学者风范。
②大学应以引领社会、服务社会为职责,担起带领社会风气的责任。
③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大学教育要以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宗旨。大学教育要帮助学生发展能力、完善人格,同时也兼顾学生的技能和道德的教育。
④大学的管理者、办学者,应当好好审视大学的意义、角色,做好正确的定位,只有把握好大学应有的特点、应做的事,才能真正把教育办好,把学校办活。
2.论述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答】(1)定义: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其中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2)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确保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如基本知识要准确无误;适当地引入错误知识作为反例来辨别知识;有争议的问题也要引入教学,开阔学生眼界;用生动的故事引出含有人文性的知识。
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师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如发掘人文性的知识,提高思想修养;品德教育贯穿在一切教学中;永不说教。
③在教学过程中应讲求教学艺术,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如隐性的知识最有效;重视对知识的领悟;精选故事,触动学生的心灵。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跟上科学发展的潮流。如教师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决定讲解知识的方式和深度;言传身教,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3)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关系到教学的方向。首先,它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该原则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的反映。最后,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还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相平衡的时代需要,有助于科技与人文的结合,具有时代意义。
3.论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内涵。
【答】布卢姆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①诊断性评价是在一个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主要方法有:摸底考试、问卷调查、小组座谈、个别访谈等。
②其目的是:a.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明确学生发展的起点水平,为教学活动提供设计依据;b.识别学生的发展差异,适当安置学生;c.诊断个别学生发展上的特殊障碍,以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在诊断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形成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①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与评议以及书面测验等。
②其目的是:a.对学生进行过程性激励,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反馈信息,更好地促进下一个阶段的学习;b.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改善教学进程,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c.对于整个评价进程来说,形成性评价体现了发展性、过程性的评价理念,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3)终结性评价。
①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者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主要方法有: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量的评价方式。
②其目的是:a.考查学生群体或每个同学整体的发展水平,为各种评优、选拔提供参考依据;b.总体把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4)学生评价的意义:①准确诊断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②促进学生发展;③对学生的发展起导向作用;④方便学生的管理。
4.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1)简介。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他的实用主义思想最具代表性。
(2)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内容。
①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地改造。教育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学校应与社会相联系,促进儿童的生长,因此他又提出了“学校即社会,并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原则。
评价:杜威的这些观点有利于使教育融入生活,对传统教育形成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
②教育的目的。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教育没有外在目的。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
评价:杜威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但他却很难把教育的内在目的与教育的社会性目的统一起来。
③课程与教材。杜威批判传统课程,认为智育方面的课程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于是提出了教材心理学化,并提出让儿童从做中学。
评价:教材心理学化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有科学依据,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但是他只强调直接经验,忽视了间接经验的学习。
④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提出思维五步法:a.疑难的情境;b.确定疑难所在;c.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d.推断哪个假设能够解决这个疑难;e.验证假设。
评价: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
(3)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儿童中心,以“做中学的方式开展的,提倡教育的实用性,强调教育的实行,这些固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然而,以上分析中关于杜威思想的一些不足和矛盾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