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一)1951年的学制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10月1日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指示废止旧学制,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新学制的组织系统主要分为:幼儿园、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和专门学院4-5年,以及研究部。
1951年学制的特点:
1.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2.职业教育在新学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3.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坚持面向工农和向工农开门。
(二)1958年的学制改革
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开始改革学制,其改革要点如下:
(1)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和教育目的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八个并举"的原则。即采取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包括函授学校、广播学校)并举,以及免费教育与不免费教育并举。
(3)建立并发展三类学校,即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着手重建和发展被破坏的学制,主要措施有以下这些:延长中学的学习年限,恢复和重建中专和技校,创办职业高中;恢复高等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扩大高等专科学校,恢复和重建很多院校、科系和专业;建立学位制度和完善研究生教育制度;恢复和重建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等等。上述措施使我国学制逐步向合理和完善的方向发展。
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有:
(1)加强基础教育,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市自治区和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
(5)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
2.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3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有:
(1)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为“两基”、“两全”、“两重”。
(2)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另外,还要重视和扶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重视和支持残疾人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
(3)改革办学体制。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础教育应以地方办学为主;高等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4)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相结合,并逐步实行收费制度;改变“统招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
(5)改善和完善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征收教育税费、收取学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设立教育基金等为辅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制度。要努力实现“三个增长”,即“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人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3.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有: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2)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
(3)调整现有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减缓升学压力;
(4)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为学校毕业牛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5)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省级人民政府发展和管理本地区教育的权力以及统筹力度,促进教育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6)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7)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
(8)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9)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4.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有: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
(3)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4)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义务教育的学校布局;
(5)规范义务教育学制:“十五”期间,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现实行“五三“学制的地区,2005年基本完成向“六三“学制过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
(6)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
(7)依法完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管理体制;
(8)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力量办学的健康发展。
5.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主要有: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人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也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人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①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②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额不断扩大,更好地满足人们群众接受高质雇教育的需求。③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④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第三节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一、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竞争激烈,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着国际竞争力。因此,经济发达国家开始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9-12年,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义务教育的年限均有进一步延长的趋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186个国家中有98个规定了九年或九年以上的义务教育,有些国家更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高中阶段。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现代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劳动者的文化和技术素质的要求不断增加,原有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分离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于是,普通教育开始开设职业课程,职业学校也开始加设普通课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倾向。
三、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教授马丁·特罗博士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论著。他认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不会改变。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他在《从大众高等教育走向普及》中,对自己早先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论”中的“普及教育”的内涵作了新的解说。他论述道:“大众高等教育今后10年的主要任务是从大众阶段迈向普及阶段。但是大众高等教育与普及高等教育的区别不再定义为越来越多的学生进人各种各样的学校学习。这是旧的普及高等教育观念。今后的普及高等教育不在于注册人数,而是在于参与和分享,即是与社会大部分人,几乎包括在家里或在工作单位的全体成年人密切相连的4继续教育。这种教育不再凭借传统的学院或大学校园,而是通过远程教育。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追求学位和学分,而是为了保持或改善其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或者为了自娱自乐,其结局有点类似于‘学习社会’(1earningsociety)”。
如果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迈进。
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终身教育是继续教育的扩展,是指人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所以,在美国也称为“终身教育”。它不仅包括学校教育后的继续教育,而且包括学前教育、青少年教育,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教育。传统的观念一般把人的一生分作两个部分,前半生接受教育,后半生从事工作。现在这种思想认识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客观发展现实,实际上也是不科学的。因为教育应当是一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它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走向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自学本领,以便走出校门后能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不同的新工作的要求。为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世界各地出现各种类犁的新学校<span styl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