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知觉
一、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有觉察、分辨和确认三种作用。
知觉和感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联系
它们都是由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2.区别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但知觉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它已经将各种感觉信息整合成一种结构,并融合了人们的经验。同样一个事物对不同人来讲,感觉是一样的,知觉是不同的(掺杂了知识和经验)。
(二)知觉的生理机制
1.皮层感觉区
(1)感觉皮层一级区:实现对外界信息的初步分析与综合,该区受损将引起某种感觉丧失。
(2)感觉皮层二级区:主要负责整合,该区受损将丧失复合刺激物的整合知觉能力。
(3)感觉皮层三级区:是视觉、听觉、前庭觉、肤觉和动觉的皮层部位的“重叠区”,该区受损将引起复杂的同时性(空间)综合能力的破坏。
2.额叶
额叶损伤的患者常常失去主动知觉的意图,不能对知觉客体作出合理的假设,并且不能对知觉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评定。
3.视觉系统
视觉系统中存在两个功能不同的子系统:一个是“是什么”(what)系统,由枕叶到颞叶的通路组成,负责处理物体是什么的信息;一个是“位置”(where)系统,由枕叶到顶叶的通路组成,负责处理物体在哪里的信息。
用猴子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枕-颞通路受损伤的猴子完成视觉确认作业的能力明显受到损伤,而位置作业不受影响;相反,枕-顶通路受损伤的猴子,不能完成位置作业,而视觉确认作业完成很好。
(三)知觉的组织原则
1.封闭
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2.简单性
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3.邻近性
空间上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4.相似性
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5.对称性
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6.线条朝向
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图形。
7.良好连续
具有良好连续的事物,容易组成图形。
8.共同命运
当视野中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知觉为一个图形。
二、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选择性
1.定义
知觉选择性指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背景。例如两歧图。
2.影响因素
(1)客观:对象和背景间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对象特征。
(2)主观:有无明确目的或态度、定势、兴趣等。
知觉定势是指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的现象。
(二)知觉整体性
1.定义
知觉整体性指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
2.影响因素
(1)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
(2)个体的知识经验。
3.作用
大大提高了人知觉事物的能力;整体知觉会抑制个别成分(部分或细节)的知觉。
(三)知觉理解性
1.定义
指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根据已知线索,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最后对知觉对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
2.影响因素
(1)个体以往经验。
(2)词语的作用。
(3)动机与期望、情绪与兴趣以及定势等。
3.作用
(1)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
(2)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3)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四)知觉恒常性
1.定义
当物理刺激变化而知觉保持稳定的现象。
2.影响因素
(1)视觉线索。
(2)知识经验。
3.种类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5)方向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认识。
(一)形状知觉
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1.形状的特征分析
人对形状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包括点、线、角度、朝向和运动等。视觉系统中的特征觉察器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
2.轮廓与图形
轮廓代表了图形及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视野中临近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邻近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大小错觉),也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图形掩蔽实验(在短暂呈现条件下,圆盘的轮廓尚未形成,被圆环遮蔽)说明人在知觉物体形状时,轮廓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
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就叫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
3.图形的组成
同本章的知觉组织原则。
4.形状识别
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叫形状(或模式)识别,这是比特征分析更高的一个阶段,它要求人们对复合特征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有序列搜索的特点。
5.注意在形状知觉中的作用
在特征整合中,注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没有注意参与时,特征可能是游离的,因而可能出现错误的结合;在注意的参与下,人们可能知觉到事物的整体。
6.眼动与形状知觉
眼动在形状知觉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微小的、不随意的眼动,如微跳、漂移、生理震颤等;一类是随意的、较大的眼动,如眼跳、追踪等。
微动对维持视觉映像,避免网膜因注视而产生的局部适应具有重要意义;跳动是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运动,发生在三种情况下:
(1)用眼球搜索要观察的物体;
(2)将眼球由一处转移注视另处;
(3)当刺激落在视野边缘时,使物体回到视野中央。
(二)大小知觉
脑对物体大小知觉的反映。
1.大小一距离不变假设(埃默特定律)
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公式:a=A/D(a是网像大小; A是物体的大小;D是对象与眼睛的距离)。
2.物体的熟悉性
当熟悉的物体距离改变时,虽然网膜投影的大小随之改变,但熟悉的大小使人们能较准确地知觉到物体的实际大小。
3.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
两个实际大小相等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处于大物体包围中,它看上去显得小;反之则显得大。
4.体态变化
当观察者俯视或者仰视时,知觉对象都会缩小。
(三)深度知觉
脑对物体深度知觉的反映,又叫立体知觉、远近知觉或距离知觉,即把物体知觉为立体的、三维的知觉。个体知觉深度都是依赖于线索的,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三种。
1.肌肉线索(生理线索)
(1)调节眼睛,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这种变化是由改变睫状肌的紧张度实现的变化,它只在1-2米范围内有效,而且也很不精确。
(2)双眼视轴的辐合是指双眼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是双眼的机能。辐合可用辐合角来表示,辐合角的大小为人们提供物体距离远近的信息。距离近,辐合角大;距离远,辐合角小。看近的物体,两眼的辐合角大;看远的物体,两眼的辐合角度小。
2.单眼线索
单眼线索是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主要有如下六种:
(1)对象重叠(遮挡):一个物体掩盖或遮挡另一物体,被掩盖的物体知觉的远。
(2)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
(3)空气透视:近处物体清晰,远处物体模糊,人们根据这一线索推断物体的远近。
(4)相对高度: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视野中两个物体中相对位置高的,显得远。
(5)纹理梯度(结构级差):指视野中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远处对象密度大,近处对象密度小。
(6)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当我们和外界物体发生相对位移(运动)时,会出现这两种现象。
①运动视差: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近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满,方向相同。这由同一时间内距离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运动范围的不同造成。
②运动透视:当观察者向前运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
(7)相对大小:在平面上,相对大的物体看起来近,而相对小的物体看起来远。
(8)明暗和阴影:明亮物体会被知觉为近些,而灰暗或阴影中的物体会被知觉为远些。
3.双眼视差
两眼相距大约65毫米,因此,同一物体落在两眼视网膜上视像就有了差异,两眼上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双眼视差,它是产生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
如果两眼成像部位相差太大,则会产生双像,即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距离的判断失去作用。
(四)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脑对物体方位知觉的反映,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视觉和听觉在人类的定位知觉中起到重要作用。
1.视觉方位定位
人类根据周围环境的参照物,通过视觉,例如太阳、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天空和地面、人和外界的物体的关系来判断方位。
2.听觉方位定位
听觉定向能力主要来自两耳听觉的差异即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其定向规律有:
(1)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
(2)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
(3)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两耳连线为垂直于底面的直线作圆锥,则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指对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1.时间知觉的四种形式
(1)对时间的分辨。
(2)对时间的确认。
(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被试在3秒时估计最准确。
(4)对时间的预测。
2.时间知觉依据
(1)根据自然界周期性的变化。
(2)计时器提供的信息。
(3)人体生理和心理周期性的变化。
3.影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2)一定时间内事件的数量和性质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把时间估计得越短;事件的数量越少,性质越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越长。但是在回忆往事时,情况正好相反。同样时间内的经历,经历越丰富,越觉得时间长,经历越简单,越觉得时间短。
海克斯的扑克牌实验证明了伴随活动的数量和性质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3)个体的兴趣与情绪
人们对感兴趣的事情,觉得时间过得快;对厌恶的事情,觉得时间过得慢。在期待某种事情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二)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脑对物体运动特性的反映,指对空间中物体运动特性的知觉。可以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1.真动知觉
对物体本身真正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刚刚被觉察的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最小视觉范围(角速度),叫运动知觉的下阈。
2.似动知觉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1)动景运动(最佳运动或φ运动)
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和时间相继呈现时,会看见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运动。例如电影、电视等。
(2)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例如浮云的运动,让人们看到月亮动,而云是静止的。
(3)自主运动
注视暗室中的光点会感觉它在动。
(4)运动后效
注视一个方向的运动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的物体,会感觉它向相反方向运动。例如注视完瀑布之后再看静止的田野,会觉得田野上的一切向上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