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08-17 19:04:22  |  关键词: 《普通心理学》

  •  
  •  
  •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微信图片_20220817190407.jpg

一、意识和无意识

(一)意识的含义

1.意识是一种觉知:一位置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意识的种类

1.非意识过程

有一类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内,很少进入意识。例:血压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监控,觉察着我们生理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而我们本身并不觉知。但是某些时候,一些通常是非意识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例如:通过练习来有意识地控制个体呼吸的模式。

2.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当个体无法用意识来解释其某些行为时,个体才会意识到无意识信息的存在。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

1无意识行为

无意识行为是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例:骑自行车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问题或与他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平衡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动作,如挠鼻子等

2对刺激的无意识

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在麦凯的双耳分听实验中,被试所听的材料包含了一些歧义词,其含义并不确定,如bank可以指河岸,也可以指银行,当bank出现在追随耳要求听内容的,非追随耳尽量避免听内容的呈现可以帮助确定歧义词的单词,如moneyriver随后要求被试解释所听到句子的含义,尽管被试根本不记得呈现在非追随耳的单词是什么,却明显倾向于将歧义词解释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词义。

3盲视

盲视是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一个大脑皮层17区受损的病人,其视野的绝大部分变成了一个大的黑点。尽管病人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信息加工,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正确感受刺激的位置等信息,但都声称自己的这种判断是一种猜测,而没有意识到对刺激的某种加工。

3.潜意识

有些学者认为,潜意识即无意识,也有些学者将潜意识单独定义。潜意识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生活的主要方面。弗洛伊德对潜意识他也称无意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某些意识经验,如本能欲望、创伤经历等威胁心理活动的过程被排除在意识之外,却被压抑在了潜意识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4.前意识记忆

前意识是只有在个体注意被吸引过去以后才能到达意识的记忆。前意识记忆在个体心理的背景上默默地起作用,直到一个需要意识的情境出现。

5.意识

意识是一种觉知;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意识的功能

意识具有能动性,不仅被动地觉察和感知信息,而且对个体的身心起着调节的作用。意识也是一种能力, 是人们在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高级心理过程。

1意识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

2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

3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做最佳判断和行为。

睡眠与梦

1.睡眠

睡眠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并不是完全失去意识,是和觉醒对立的一种意识状态。

1睡眠的阶段

在清醒状态下脑电波是高频低幅的β14~30Hz,安静时是频率较低较波幅较高的α8~13Hz个体在睡眠过程中脑电波从高频低幅向低频高幅变化,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A.脑电变化:出现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α

B.持续时间:10分钟。

C.主要特点:在这个阶段处于浅睡阶段,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容易被外部的刺激惊醒。

第二阶段

A.脑电变化:偶尔出现睡眠锭短暂爆发的高频高幅的脑电波

B.持续时间:20分钟。

C.主要特点:个体较难唤醒。

第三阶段

A.脑电变化:频率变低、波幅变大,出现δ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

B.持续时间:40分钟。

C.主要特点:肌肉逐渐变得更为放松。

第四阶段

A.脑电变化:持续低频高幅的δ波。

B.主要特点:深度睡眠阶段,个体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有时发生梦呓、梦游、尿床等。

第三、第四阶段的睡眠称为慢波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阶段

出现像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的脑电波,眼球转动,梦境往往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

2睡眠阶段的规律

一夜:前四个阶段总共持续90分钟左右,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第一次仅持续5-10分钟, 此后出现的时间越来越长,直至最后一次可长达1小时。而第三、第四个睡眠阶段在黎明时会消失。

一生:婴儿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非常长,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快速眼动睡眠时间逐渐缩短,老年人每晚睡眠中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就非常少了。

3睡眠的功能

功能恢复理论认为,睡眠可以使身体和大脑得到休息,以恢复其功能。但实验证明,睡眠的时间是可通过训练缩短的,关键是提高睡眠质量,使入睡快、深度睡眠比例增加。

生态学理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认为睡眠是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

2.

梦剥夺的实验证明,做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剥夺梦对心理和生理机能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1梦的解释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梦是潜意识的显现,是被压抑的愿望扭曲的达成,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

生理学的观点认为,梦是个体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仍然对存储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

2梦的特点

霍布森等人的研究认为,梦具有认知的不确定性、梦境的不协调性和不连续性,而且主要是梦境的不连续性。

二、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发生。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1.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由于感觉通道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的对象,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而舍弃另一些对象。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也就不同。

2.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是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注意使人们在某一瞬间选择具有意义的、符合当前活动需要的特定刺激,同时避开或抑制无关刺激。

2.保持功能

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的对象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

3.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可以提高人们的意识觉醒水平,有效的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并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的需要做出适当的分配和及时的转移,以适应环境的变换。

注意的种类

1.根据意志努力的程度分为

1不随意注意

含义

事先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引起原因

A.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

B.个体状态:个体自身状态、需要、情感、兴趣、经验等。

2随意注意

含义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

引起原因

A.注意目的与任务: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易于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

B.兴趣:间接兴趣对随意注意有重要作用,对活动结果的兴趣即间接兴趣,越感兴趣越容易维持稳定而集中的注意。

C.活动组织:能否正确地组织活动。例如:生活习惯良好的人,能在规定时间内全神贯注地工作;反之,整天处于忙乱状态,当需要随意注意时,会较难组织。

D.过去经验:与自己知识和经验有关的活动相较于与其无关的活动,越容易引起自己的随意注意。

E.人格:意志力顽强的人越容易引起自己的随意注意。

3随意后注意

含义

既有预定的目的,又无需多大意志努力就能完成的注意。随意后注意一般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引起原因

A.直接兴趣。

B.熟练程度。

2.根据注意的品质分为:

1选择性注意

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利用双耳分听实验可以研究选择性注意,揭示人们如何有效地选择一类刺激而忽略另一类刺激以及选择的具体过程等。负启动现象、返回抑制现象和注意瞬脱现象反映了选择性注意的抑制机制的特点。

2持续性注意

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注意的持续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警戒作业来测量。

3分配性注意

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是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研究分配性注意最常用的方法是双作业操作,即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作业,观察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注意分配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1.朝向反射

朝向反射由刺激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反射,这种反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这种生理机制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反射。一旦刺激物失去了新异性或是习惯了这种刺激,朝向反射就不会发生了。

2.脑干网状结构

脑干网状结构从脊髓上端到丘脑之间的一种弥散性的神经网络。它不传递环境中特定信息,而使大脑维持着一般性的兴奋水平,这是注意所必需的。

3.边缘系统

存在着大量的注意神经元,它们仅对新异刺激或刺激的变化作反应。

4.大脑皮层

是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调节、控制着皮层下组织,并主动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

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发生时感觉器官往往会朝向注意的对象;注意时机体的生理活动也会发生变化,例:头部血管舒张而肢体血管收缩,吸气短而呼气长等;注意还伴随着某种表情或动作。但注意是一种内部的心理状态,它和外部的行为并不是都一一对应的,往往会出现假象。

四、注意的品质

注意广度

1.含义

注意广度注意范围是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一般人的注意广度是72个单元组块。组块是指将分离的项目组合成较大和有意义的单元的加工过程。

2.影响因素

1对象的特点:注意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整齐、颜色越接近、越有内在联系,注意的广度就越大。

2活动任务:活动的任务要求越多、越复杂,注意的广度就越小。

3个人知识与经验:个人的知识越丰富、经验越多,注意的广度越大。

(二)注意稳定性

1.含义

注意稳定性是对选择对象的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

2.影响因素

1人的主观状态:明确的目的性、高度的责任感、坚强的意志以及对事物的浓厚兴趣等都会增强注意的稳定程度。

2注意对象的特点:内容丰富的事物要比单调的事物更容易保持注意的稳定,活动变化的事物要比固定的事物更容易保持注意的稳定。

3.注意分散分心

与注意稳定性相反,即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4.注意起伏注意动摇

是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起伏波动。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使感受性交替且短暂地下降,以及机体生理变化的节律而引起的。注意的起伏在任何一个比较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总是要发生的。

注意分配

1.含义

注意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的现象。

2.影响因素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熟练度或自动化程度:如果人们对这几种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那么注意的分配就好;相反则较困难。

2同时进行的活动的性质和内在的联系:一般来说,注意分配在几种动作机能上比较容易,而分配在几种智力活动上就比较困难。

注意转移

1.含义

注意转移是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从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的现象。

2.影响因素

1原有注意的紧张度:紧张度越大,转移越困难,越缓慢。

2新事物的性质:吸引力越强,越符合需要和兴趣,转移就越容易,越迅速。

3个人固有神经类型和习惯。

五、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

1提出者:布罗德本特

2理论观点: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度的,信息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其他信息被阻止而消失了。过滤器的工作方式是全或无的。该理论又叫瓶颈理论单通道理论

3实验来源:该理论是根据双耳分听实验的结果提出来的。实验是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一个耳朵追随耳听到的材料,但检查的却是呈现到另一耳朵非追随耳的材料,结果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布罗德本特因而提出,进入追随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