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考研网整理了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的考研笔记,报考管理科学系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第九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计划的概念
很多管理界的学者都对“计划”作了详细的解释。无论在名词意义上还是在动词意义上,计划内容都包括
5W1H 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 why 为什么做?原因
who谁去做 人员 where 何地做地点
when 何时做时间 how怎样做 方式、手段
二:计划与决策(计划与决策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形式的选择
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在实际工作中,计划和决策相互渗透,相互交织
三:计划的性质
(一)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计划工作”是对“决策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进一步地展开和细化。
(二)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地基础
(三)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四)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一: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描述了组织在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方针,绘制了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
短期计划:具体地规定了组织地各个部门在目前地各个较短的时期阶段,特别是最近的时段中。
二: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从职能空间分类,可将计划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三: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
战略性计划:指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较长时间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
战术性计划: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目标
四: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不存在模棱两可。
指导性计划:规定一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的自由处置权。
五: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
西蒙把组织活动划分为
1:例行活动:一些重复出现的工作,如订货,材料入库等。解决这类问题的计划叫程序性计划。
2:非例行活动:不重复出现或新出现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没有一成不变的决策方法和程序,解决这类问题的决策叫“非程序性决策”相应的计划叫“非程序性计划”。
上述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计划的类型。一个计划包括组织将来行动的目标和方式。
哈罗德.孔茨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划分为一个层次体系。
抽象——具体
(一)目的或使命
指明一定德组织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它决定组织的性质,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
如:大学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
(二)目标
进一步具体为组织一定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
如:某大学最近3年培养了多少学生,发表了多少论文。
(三)战略
通过一系列的主要目标和政策去决定和传达指望成为什么样组织的情景
(四)政策
政策是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
(五)程序
是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要方法的计划
(六)规则
1:规则是知道行动但不说明时间顺序
2:可以把程序看作是一系列的规则,但是一条规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程序不同于规则。
(七)方案(规划)
一个综合性的计划,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要使用的资源及其他因素。
方案可大可小。
(八)预算
预算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第三节 计划的编制过程
一: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决策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认清现在:目的是寻求合理有效的通向对岸的途经——实现目标的途经
三:研究过去。研究过去不仅是从过去发生的事件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更重要的是探讨过去通向现在的一条规律
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重要地前提条件
五: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地计划
六:制定主要计划
七:制定派生计划:与基本计划密切联系的计划
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大后悔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