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题
1. 投射测验
【参考答案】
投射测验理论来源于精神分析流派,是指向被试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表现出他的反应,分析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他的人格结构。常见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画人测验等。
2. 实验者效应
【参考答案】
实验者效应,亦即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者不经意地向被试流露出些微自己的期望(如手势、语气、表情等)以至于影响了实验结果。例如实验者不经意皱眉或点头,影响了被试最终的选择。
3. 前摄抑制
【参考答案】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如先学了英语再学德语,写德语词时老写成英语词,这就体现了前摄抑制的作用。
二、简答题
1. 简述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
【参考答案要点】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一门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当然除了研究人类心理,也研究动物心理,但主要研究人类心理,包括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以人为研究被试,那么研究就必须要遵循以下的研究伦理:
(1)实验前要获得被试的书面同意;
(2)保护被试免受伤害和不适;
(3)只有在必要时才可以欺骗被试;
(4)对被试的个人信息保密;
(5)实验后向被试充分解释所进行的研究。
以上就是以人为被试的研究伦理。
2 简述遗忘的原因。
【参考答案要点】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有困难的现象就是遗忘。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遗忘的原因主要有:
(1)衰退说。衰退理论认为,对材料的识记会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遗忘是由于这些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致。这种说法容易被人们接受,但却很难用实验证实。
(2)干扰说。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主要实例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3)压抑说。压抑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有些经验进入人的意识会使人产生痛苦的体验,因此被压抑到无意识中。一旦这种压抑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4)提取失败。该理论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5)编码缺失。没有得到注意,没有对进入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
遗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遗忘的原因,应当把上述理论综合起来加以解释。
3 简述说服的影响因素。
[page][/page]
说服是通过向对方说理,使之接受,试图使对方的态度、行为朝特定的方向改变的一种影响意图的沟通。是一种改变他人态度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态度转变。霍夫兰德等人通过对劝导和态度改变的研究,总结出了说服的影响因素有:
(1)传递者的因素
①可信性。可信性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专长与可靠性。专长代表拥有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可靠性表示没有隐藏私有的动机。
②受欢迎程度。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传递者的外表、是否可爱以及与接受者的相似性。
(2)沟通信息的因素
①沟通信息所倡导的态度与被说服者原有态度之间的差距。在某一限度内,态度改变随着差异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个水平后,如果差异继续增加,态度改变开始减少。但是如果说服者的可信度高,他能产生最大态度改变的差异水平也就越大。
②信息唤起的恐惧感。这种说服性信息通过激发人们的恐惧感来改变态度,被称为引发恐惧的沟通。随着信息唤起的恐惧感的增加,人们改变态度的可能性也增加;但是当信息唤起的恐惧感超过某一个界限之后,那么人们可能会采取防御措施,否定该威胁的重要性,无法理性地思考该问题,因而态度反而不发生改变。
③信息的呈现方式。包括说服所使用的媒体和单面与双面说服。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大众传播加上面对面的交谈的效果要好于单独的大众媒体。在说服信息非常复杂的时候,不生动的媒介(书面的信息)的效果较好;而当信息简单的时候,视觉最好,听觉次之,书面语最差。从单面与双面呈现信息来看,当被说服者已经处于争论之中时,双面说服的效果要比单面说服好;当人们最初同意该信息时,单面说服的效果好。
(3)接受者的因素
①接受者的人格特性。包括个体的可说服性、智力和自尊。有些人能被任何形式、任何内容的信息所说服,而有些人则是任何信息都难以说服的,这样的人不具备可说服性。智力对说服的影响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智力越高越难以说服,而是智商高的人与低的人一样可以被说服,只是在论点很难的时候,智商才起作用。自尊心较弱的人往往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很敏感,不太相信自己,因而易被说服。
②接受者的心情。心情好的人更易于接受他人的说服性观点。有研究者用认知反应论的观点说明了心情的这种效应,他们认为心情好的人在争论出现时卷入较少,不愿去进行较深入的考虑,所以易被说服。
③接受者的卷入程度。有人认为,卷入是一种动机状态,它指向与自我概念相联系的态度,卷入越深,态度改变越难。
④接受者自身的免疫情况。过多的预先说服会使被说服者产生免疫力,从而使态度改变变得困难。
⑤个体差异。包括认知需求、自我检控和年龄等因素。
认知需求是个体参与认知活动的意愿,高认知需求的人喜欢从事复杂的认知任务,他们会分析情境,对认知活动作出细微的区分。研究指出高认知需求的人对说服往往采取中心路径的处理方式,他们仔细分析说服情境中的信息,并尽量确定论点的好坏。而低认知需求的人往往采取外周路径的加工方式,他们只考虑并依赖于偶然的线索和简单的规则,如说服者的吸引力或信息的长度。
接受者的自我检控程度也影响说服的效果。高自我检控的人对外界的线索敏感(易受软营销策略影响—产品的视觉效果,如包装精美),而低自我检控的人对自己内在的要求更为关注(易受硬营销策略影响—产品的价值、质量和用途等)。
年龄差异也影响说服效果。从青少年时期到成人早期,由于这一时期的经历对自我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处在这一阶段的人对他人的说服敏感,并且易接受他人的观点。
(4)情境因素
影响说服的情境因素包括两个:一是预先警告,如果预先告诉或暗示接受者他将收到与他立场相矛盾的信息,此时这个人的态度将难以改变,预先的警告会使人产生抗拒,但这仅限于讨厌的信息。有研究表明,当个体对问题了解得很多时,预先警告会引起抗拒;而当人们对该问题了解较少时,预先警告反而有助于态度改变。二是分散注意,分散注意力能减少抗拒,因而对改变态度有利;但也有研究表明,个体有时为了克服注意力的分散,会付诸于更多的认知努力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这样对改变其态度就存在了一定的困难。
以上就是说服的影响因素。
4 简述大五人格因素。
【参考答案要点】
大五人格理论属于人格特质理论,被称为“人格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该理论采用词汇学假设,认为每一种文化下的自然语言包含了所有能描述人格的维度,有什么样的人格表现就会有什么词来描述它。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词汇来研究人格维度,因为“所有的人格特质都会被编码到自然语言中去”。
塔佩斯等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再分析,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形成了著名的大五因素模型,五个因素的英文首字母合起来就是Ocean一词,因此也被称为“人格海洋”,据此编制的“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NEO—PI—R)在人格评价中应用广泛。这五个因素为:
O开放性(智能):也称求新性,是指对经验持开放、探求态度。在此维度上得分高者是不依习俗的、独立的思想者,是好奇的、具有想象力的。得分低者多数比较传统,喜欢熟悉的事物胜过喜欢新事物,思维的开放度低。
C尽责性(工作):也称谨慎性,这个维度是指如何控制自己、如何自律。尽责性分数高的人倾向于表现出组织能力高,做事严谨,有条理、有计划,坚持。尽责性得分低的人倾向于表现无目标,不可信,懒惰,粗心等。
[page][/page]
E外倾性(生理):也称外向性,指人们活动能量的强度与数量。一端是极端外向,另一端是极端内向。外向性的水平高的人表现出活跃、健谈、乐观、喜欢娱乐、充满爱;外向性的水平低的人表现出隐藏、严肃、冷淡、独立、安静。
A宜人性(人际):或叫随和性,是测量人际关系的维度,它意指人际交互作用的特征。宜人性水平高的人,表现为有责任感,友好合作,乐于助人。而宜人性低的人,多抱有敌意,怀疑人生价值。
N神经质(情绪):或称情绪稳定性,指人们情绪的稳定性和情绪调控情况。那些经常感到忧伤、情绪易波动的人在此维度上会得高分,而得分低的人多表现为平静、自我调适良好、不易出现极端和不良的情绪反应。
人格五因素模型在临床心理、健康心理、职业、管理和工业心理等方面都显示了广泛的应用价值。如今已成为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通用货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活跃的人格研究课题,也是目前对人的基本特质最理想的描述之一。
5 简述实验结果不显著的原因。
【参考答案要点】
实验结果不显著实际上就是零结果。零结果是指,如果在一项实验研究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严重的混淆,导致自变量的操纵和变化没有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那么实验就会出现零结果。其原因有:
(1)自变量的操纵是否有效。
(2)因变量的测量是否充分。
(3)额外变量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以上就是实验结果不显著的原因。
6 简述心理咨询的目标如何设立。
【参考答案要点】
心理咨询也被称为“咨询(counseling)”,是一个涵盖非常广的概念,如职业指导、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咨询等,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指的是: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立自强的过程。在咨询实践中,治疗师要在心理诊断的基础上与来访者共同制定咨询目标。
(1)确立咨询目标的意义
①咨询目标为咨询活动指明了方向,引导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进程;
②咨询目标为治疗师使用特定的咨询策略和技术提供了一些基本参照准则;
③咨询目标可以用来检验咨询的效果;
④来访者的积极参与制定咨询目标本身就具有治疗的作用。
(2)咨询目标制定的注意事项
①咨询目标是具体的,即咨询目标具有可测性,来访者朝向这一目标走的每一步都是一种可见的进步;
②咨询目标是现实可行的,即咨询目标是根据来访者本身的潜力、水平以及周围环境的限制来定;
③咨询目标是心理学的目标,即这些目标是心理学方面的,要有利于来访者心理或人格健康发展;
④咨询目标常常是分轻重缓急的,即在若干个咨询目标中确定影响最大的,排出先后顺序;
⑤对咨询的目标应经常进行评估,评估咨询目标有助于来访者改善自己的动机,增强对咨询的信心;同时,也有助于咨询方向的调整。
以上就是心理咨询目标的设立方法。
三、论述题
1. 简述维纳归因理论并说说在教学中如何应用。
【参考答案要点】
韦纳在海德(F. Heider)归因理论和阿特金森(Atkinson)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归因理论。该理论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败行为的影响。
韦纳认为,内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归因时人们还从另一个维度,即稳定性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及后面提出了第三个维度:可控性,即事件的原因是个人能力控制之内还是之外。同时,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四个最主要的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
其中,能力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努力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运气属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
韦纳的归因理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归因结果对个体以后成就行为的影响。不同的归因会引起个体不同的情感与认知反映,也会影响个体对之后工作的积极性。把成功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个体会产生自豪感,觉得是自己聪明导致成功;而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因素,个体会产生羞耻感。同时,德韦克发现,把成功归于努力的学生比把成功归于能力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的时间更长,把失败归于努力的人比归于能力的人在未来的工作中花的时间更多。
所以在教育领域,要训练孩子或学生更多进行良性归因,即归因于内部可控的因素(努力)。例如,无论学生考得好还是考得差,都要训练他们将考得好或差归因于努力,这样考得好的学生将来会继续保持目前的努力程度,而考差了的学生会更努力。
2. 简述服从原因和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要点】
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或个人按照社会要求、团体规范或别人的愿望而作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压力的影响下而被迫发生的。服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有组织的团体规范影响下的服从,如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等;另一种是对权威人物的服从,如一切行动听指挥、下级服从上级等。最著名的服从实验室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
(1)服从的原因
①合法权利:有时候人们的行为由社会角色关系所决定,如战争中人性的丧失并不代表士兵们都穷凶极恶,因为服从命令是士兵的天职。
②责任转移和归因:若没有别人在场,更容易使人将行为责任归于自己本人,从而更可能拒绝服从。
(2)服从的影响因素
①命令者的权威性:命令者的权威性越大,比如权力大、职位高、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等,就越容易导致服从。
②诱骗入门的策略:被试应招参加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原以为是参加一项学习实验,只是在实验进行以后,才逐渐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但他已经被骗入门,身不由己越陷越深。
③权威的接近程度:权威越靠近,完全服从的比例越高。
④被试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研究表明,道德水平越高,越可能拒绝服从电击的命令。另外,权威人格特征或倾向的人,往往十分重视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主张对于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他们往往追求权力和使用强硬手段,毫不怀疑地接受权威人物的命令,表现出个人迷信和盲目崇拜,同时他们会压抑个人内在的情绪体验,不敢流露出真实的情绪感受。
⑤受害者的靠近程度:受害者离得越近,服从权威的比例越低。
⑥受害者行为结果的反馈:受害者行为结果反馈越直接,服从权威的比例越低。
⑦他人的支持与服从:社会支持能够增加人们对权威的反抗,从而降低服从的概率。
以上就是服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