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皇太一,即太一,是中国古代楚地传说中的至高神,“东皇太一”的最初记载于屈原所作诗歌《九歌》,是战国时期楚国(湖北、湖南、江西等南方区域)百姓信仰和祭祀的天神。《九歌·东皇太一》是屈原对“东皇太一”的颂歌,是“屈赋”中最为隆重、庄肃的一篇,其诗自始至终只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另外,“东皇”并非是姓氏,而是一种尊贵程度(古代以东为尊)。
《帝王世纪》:“天皇大帝(为)耀魄宝,地皇为天一,人皇为太一。”《春秋纬命历序》:“人皇出暘谷,分九河。”《盘古王表》载有“泰壹氏”,其事迹不可考。《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宋玉《高唐赋》云“醮诸神,礼太一”。《文子·自然》云:守之勿失,上通太一,太一之精,通合於天。 《文子·下德》云: 老子曰: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体太一者,明于天地之情,通于道德之伦…… 《庄子·列御寇》云: 太一形虚,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 《庄子·天下》云: 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荀子·礼论》云: 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大一,夫是之谓大隆。《吕氏春秋·大乐》云: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道也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可为状,有知不见之见,不闻之闻,无状之状者,则几于知之矣。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吕氏春秋·勿躬》云: 是故圣王之德,融乎若日之始出。极烛六合 ,而无所穷屈。昭乎若日之光,变化万物而无所不行。神合乎太一,生无所屈而意不可障。精通乎鬼神,深微玄妙,而莫见其形。《礼记·礼运》云: 是故夫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 《鶡冠子》和《楚辞》皆以之为神名。《楚辞·九歌》有“东皇太一”之篇名。宋玉《高唐赋》有“进纯牺,祷璇室,醮诸神,礼太一。” 《鶡冠子·泰鸿》云: 泰一者,执大同之制,调泰鸿之气,正神明之位者也。故九皇受傅,以索其然之所生。傅谓之得天之解,傅谓之得天地之所始。傅谓之道,得道之常。傅谓之圣人,圣人之道与神明相得,故曰道德。郄始穷初,得齐之所出,九皇殊制,而政莫不効焉,故曰泰一……中央者,太一之位,百神仰制焉,故调以宫。《鶡冠子·泰录》云: 入论泰鸿之内,出观神明之外,定制泰一之衷,以物为稽,天有九鸿,地有九州。泰一之道,九皇之传,请成于泰始之末。 上引典籍,《庄子》、《荀子》、《吕氏春秋》、《礼记》、《鶡冠子》、《楚辞》等。
宋真宗为了掩饰澶渊之盟的大宋的耻辱,谎称有玉皇入梦。开始吹捧玉皇大帝。上行下效,道教也逐渐兴起以玉皇大帝为天帝的典籍传说。
宋代以后,各朝各代的帝王为了宣扬皇权统治为天命所归也极力推崇玉皇大帝,政权与神权的结合之下,导致了东皇太一信仰的逐渐没落。
汉代王逸注《九歌》云“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李炳海先生在《东皇太一为大火星考》中认为太一为星辰,乃苍龙七宿中的大火星;闻一多先生在《东皇太一考》中认为“作为天神的太一,在古代哲学家眼中是宇宙的本体,一种不可思议的超自然力”,“太一便是伏羲的化名”,“东皇也就是伏羲”;李光信先生在《九歌东皇太一篇题初探》中认为“东皇太一,其始就是卜辞中的太乙,“东皇即东土国王的意思”;丁山先生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中以“东君”和“东皇”都是东方的尊神而提出了日神说。且有杨琳先生的《东皇太一》与《东君》当为一篇考为佐证;屈会先生在《东皇太一》与神农氏炎帝——兼谈《东皇太一》的主题,以东皇太一为神农炎帝;孙常叙先生在《楚辞·九歌十一章的整体关系》中认为“其神为岁星,(东皇太一)乃是一个战神”;周勋初先生在《九歌新考》中认为:“‘东皇太一’是东方的上帝太一,也就是齐国的上帝太一”;褚斌杰先生在《屈原“东皇太一”解》中说:“《楚辞·九歌》是诗人屈原对当时楚国国祭的赋咏,其首篇《东皇太一》,所祭乃是楚国之保护神,‘东皇’即楚国之帝,‘东皇’是对东皇至高无上地位的尊称”;有学者考证云中君当为东皇太一之妃,但《荆州占》等星经以黄龙为太一之妃,古籍有:“黄龙之神,曰轩辕星”、“轩辕星,天之后妃也”、“轩辕星女王星也”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