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5考研心理学考研知识梳理:完型治疗”相关内容,为心理学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25考研心理学考研知识梳理:完型治疗
完型治疗
(一)主要理论
1.理论概述
完形(Gestalt)是德国字,原意为形状、图形。完形一词、源自一群研究知觉的德国心理学家,他们发现,人类对事物的知觉并非根据此事物的各个分离的片断,而是以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为单位。因此,把各个部份或各个因素集合成一个具有意义的整体,即为完形。此外,就“形与景”的角度而言,能将目标物从周遭的背景环境中区别出来,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物上,明白的辨别出它与背景环境的界限,亦是形成“完形”,即形成“背景”与“形”的意思。完形治疗理论是皮尔斯(Perls)所创立,主要是奠基在完形心理学的理论上。
2.治疗目标与过程
完形治疗的目标是促使个体的成长和成熟。帮助当事人增强觉察能力和接触能力,通过觉察了解环境,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达到人格统整。帕尔斯强调指导当事人在当下意识中进行创造性活动,促进情感、知觉、思想和行为的整合。尤其要体验或重新经历未竟事务,接受先前被否定的经验,勇于承担自己生活的责任。
在治疗过程上,完形治疗没有固定的流程,治疗过程更多的需要治疗师的洞察力和创造力。治疗师通过现象学视角,运用创造性活动帮助当事人获得对自我当下的觉察。
初次与当事人接触时,治疗师就会通过询问当事人当下的身体或内心感受来增加当事人与自我接触的机会,使其专注于“此时此地”(hereandnow)的真实经验。当事人说到过去的未竟事务时,治疗师通过角色扮演、空椅子等技术推动当事人与重要他人之间的想象性对话,展开当事人与自我角色的对话,通过夸张、扩大和细化的方法,扩展当事人的体验和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治疗师鼓励当事人用言语或非言语的表演和动作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当压抑的情感得到充分表达,需要得到满足时,当事人对自我、环境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全新的理解,并学会了新的接触方式,继而有能力、有勇气承担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责任。
(二)常用治疗技术
1.空椅子技术(empty-chair)
空椅子技术是完形疗法最著名的技术。此技术运用两把椅子,要求当事人坐在其中一把上,摆在当事人对面的空椅用于让当事人投射自己的内在自我。当然,这只是空椅子技术的一种形式。其实,空椅子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是很变通的,有时可以把当事人人格的两方面各放在一把椅子上,然后要求其轮流扮演相应的角色;有时甚至可以用一把椅子象征非生命的物体,或另一个人(与当事人有关的人)。此外,当事人既可以扮演人的角色——孩提的自我,目前的自我,自己的母亲、父亲、配偶或上级等,也可以扮演一种生理症状——溃疡、头痛、背痛等,甚至可以扮演一个梦中的物件——一件家具、一个动物、一扇窗户等。在空椅子技术中,治疗师应坐在一旁作简单观察,让当事人所扮演的两方持续对话,并在角色转换时作一些指导。这项技术本质就是一种角色扮演,让当事人去扮演所有的部分。通过这种方法,可使内射表面化,使当事人充分地体验冲突,同时此技术会协助当事人去接触他们潜藏深处的情感,以及连他们自己都可能否定的一面;借此他们将情感外显化,并充分去体验它,而非仅止于讨论而已...考生可以加入心理学(应用心理)考研交流群了解更多内容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5考研心理学考研知识梳理:完型治疗”,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考研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