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如何理解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又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际国内双循环?(1)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
第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第二,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的重要途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注:经济类问题的必要性,也可以用类似的答案)
(2)如何理解“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一,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封闭必然导致落后。
第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
第三,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以自身复苏带动世界共同复苏,世界各国都将从中受益。
(3)如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决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第一,要继续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第二,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第三,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第四,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2.如何理解“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
第一,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
第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内在统一的。
第三,是深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第四,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
3.为什么说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国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或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第一,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只有科技发展的主动才能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要把科技的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第二,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
第三,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4.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第一,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第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第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
第四,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都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三,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抗击新冠肺炎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我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是如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和阻击,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对失职渎职的进行依法惩处。
第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全国上下一盘棋,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对抗疫情。
第五,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社区强化网格化管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守严守牢了基层社区防线。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2.为什么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建成小康、抗疫等)都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共产党身先士卒的先锋作用。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其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伟大事业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所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脱离的最大现实。
第四,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党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方面的优势。
第五,历史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如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一,要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第二,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想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第三,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今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1)对中国的意义在于:第一,解决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历史性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第三,兑现了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2)对世界的意义在于:第一,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的中国奇迹,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增强了全世界消除绝对贫困、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信心。第二,中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3.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1)2020年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2)但返贫致贫的因素还会存在,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要巩固脱贫成果,就要求我们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制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目标,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制定了“两步走”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4.结合新阶段发展特征,如何理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举措。
第三,虽然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