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终极预测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0-12-23 10:13:28  |  关键词: 考研政治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终极预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辩证唯物论
1.人与自然的关系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3)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4)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重要,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唯物论部分的原理群
(1)世界统一于物质,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2)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为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我们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改变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3)坚持从实践出发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在科学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认识和利用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发展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任何事物之间、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联系的客观性要求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固有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应该用历史的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创新性发展。
(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时要谦虚谨慎、居安思危;曲折时要坚定信心、相信未来。

2.矛盾原理(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善于处理矛盾,化危为机,变局中寻新局)

1)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作用原理分析“危机中孕新机,变局中寻新局”。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要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
②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吸收借鉴,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④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认识、分析矛盾,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实现事物的发展。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分析理论与实际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矛盾(治病救人,一人一方;分类处理,精准扶贫;区别对待;试点推广)。
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因此,我们要正视矛盾,不能逃避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即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它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我们要善于抓住矛盾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事物的发展。
③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因此,我们要把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统一起来,认识事物既要从个性概括出共性,又要在共性指导下去研究个性。
(3)矛盾分析方法
①任何是事物都是有矛盾的,要运用矛盾分析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办法。
②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要积极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实现事物的发展。
③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要正视矛盾,不能逃避矛盾,这是科学认识矛盾的前提。每个矛盾又各有其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现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把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统一起来,认识事物既要从个性概括出共性,又要在共性指导下去研究个性。
④要善于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要抓关键,看主流,解决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4)辩证思维方式/辩证法原理/辩证思维(适用于“思维类、启示类、意义类题目”)
所谓的辩证思维,就是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承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
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我们要坚持创新,从发展中找出路。
③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坚持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从而促使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实现事物的发展。
④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实践,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要从偶然中发现必然,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从而发现规律。
3.基本范畴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原因和结果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因果关系也是复杂多样的。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2)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既要重视事物发展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3)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因此,我们要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4)事物发展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立足现实,分析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4.战略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
(1)战略思维能力强调思维的整体性、全局性、长期性,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发展做宏观规划,谋求长远生存和整体利益。
    (2)底线思维是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根据我们的需要和客观的条件,划清并坚守底线,尽力化解风险,避免最坏结果,同时争取实现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所谓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底线思维能力体现了我们对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度”的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也体现了对矛盾分析方法的自觉运用。

三、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辩证过程及基本规律)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两种效果:第一,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可使实践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遭到失败。
(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4)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进各项工作,根本的还是要靠实践出真知。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
2.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1)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意义。
(2)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如:中国的抗疫斗争的成功实践正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的体现。)
(3)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真理与价值或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另一方面,人类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推动着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
3.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1)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
(2)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3)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往往导致成功实践,但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结果,导致失败。要正视失败和错误,要善于分析失败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4.认识论的原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辩证过程及基本规律、真理与价值、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
(2)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正确与否,跟主体的认识能力、客体矛盾的暴露和实践的次数密不可分。来自实践的认识或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这一认识运动过程和基本规律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因此,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是充满曲折失误但又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我们应该不断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4)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主观和客观相统一。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不断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5)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要勤于实践,采取科学方法,勇于创新;在创新中不怕犯错误,不畏惧挫折,善于总结经验,推动认识发展。

四、历史唯物主义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必须时时刻刻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将群众的热情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在实践中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顺势而为,有所作为。
3.科学技术的作用(5G技术、芯片、科技自强自立、人工智能、“云”服贸会、在线教育、“云”技术等)
(1)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2)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消极现象和后果。
(3)科学技术的作用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的影响;也受到一定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4)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实践时所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因为人们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强有力的控制手段。
(5)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中,应始终坚持使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让科技为人类造福。无论何种科技技术,都是人类自身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产物,如何运用主要取决于人类自己。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