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007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参考答案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0-12-22 09:56:47  |  关键词:

  •  
  •  
  •  

2007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参考答案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1.A    2.B    3.C   4.A   5.B   6.D    7.A    8.D   9.B   10.D
11.B   12.B   13.C  14.A  15.C  16.A   17.C    18.C   19.D  20.A
21.D   22.B   23.D  24.A  25.A  26.D   27.B   28.A   29.C   30.A
31.D   32.C   33.C  34.C  35.B  36.B    37.A   38.B   39.A   40.C
41.A   42.D   43.B  44.D  45.D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6.答案要点:
    正确。(2分)
    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规定培养人的质量规格。(3分)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3分)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2分)
47.答案要点:
    错误。(2分)   
    教学模式是指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范型。(3分,若有其他合理的界定,亦可给分)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3分)
    教学模式具有概括化、理论化的特点,教学方法则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特点。教学模式包含了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属于较高层次。(2分)
    48.答案要点:
   错误。(2分)
    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法迅速解决问题,减少探索过程,有利于问题解决。(4分)
    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不相同时,定势使人习惯性地采取原先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而不进行别的尝试,会阻碍问题解决。(4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答案要点:
    (1)学校内部因素,如指导思想与目标、课程与教学、校园文化、管理、德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教师与学生、教育评价等。(7分)
    (2)学校外部因素,如家庭和社会因素等。(5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能略作阐述,另酌情给1~3分。其他合理回答可酌情给分。
50.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学生因素。
    (3)学科发展。
    (4)社会要求。
    【评分说明】考生能从上述四个方面的任何三个方面略作阐述的,每个方面给5分,满分15分;若从其他方面阐述,合理的可酌情给1~5分。
51.答案要点:
    (1)学而不厌,(3分)诲人不倦。(3分)
    (2)以身作则。(3分)
    (3)爱护学生。(3分)
    【评分说明】上述诸要点若能略作阐述,另酌情给1~3分。
52.答案要点:
    历史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引发美国朝野震惊,为适应与苏联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教育改革呼声高涨(国际背景);(2分)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质量差招致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国内背景)。(2分)
主要内容: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3分)加强职业技术教育;(2分)强凋天才教育;(3分)增拨大量教育经费。(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第2页(共5页)   
【评分说明】若从其他方面闸述,其内容与各要点相关者可酌情给分,但所给分数不超过各要点的满分值。
53.答案要点:
    (1)研究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4分)
    (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3分)
    (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或相关主题的内容概括及评论)。(5分)
    (4)参考文献(或主要文献目录)。(3分)
54.答案要点:
    (I)历史(或偶然事件)。    .
    (2)成熟。
    (3)测验(或测验效应,或练习效应)。
    (4)统计回归。
    (5)工具(或测量的手段与技术)。
    (6)施测者偏好。
    (7)被试选择(或被试特征)。
    (8)被试缺失。
    (9)选择与成熟的交互影响。
    【评分说明】考生若回答上述要点以外的答案,合理的也可给分。每答对l点给3分,答对5点及以上者给满分15分。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答案要点: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I)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3分)(2)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3分)(3)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3分)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3分)(2)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3分)(3)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3分)
    两者比较:(1)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3分)(2)不之处在于,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3分)对“生活”的理解不l司,陶行知强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杜威强调的足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3分)对教育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足社会意义上的教育,杜戚强调的是学校教育。(3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言之有理也可酣情给分。
56.答案要点:
    (1)这段文字所蕴涵的是终身教育思想。(5分)终身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拓展到全社会。(5分)
    (2)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对教育的挑战,如:社会变革的加速、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社会信息化、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等对教育的挑战;人口增长及人的寿命的延长、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个人需要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等对教育的挑战。(5分)
    (3)应对挑战的教育变革
    ①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②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③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化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
    ④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
    (以上4个要点,每论及1点给5分,论及3点即可给满分15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三个方面不尽相同,但思路清晰、视角独到且能展开论述的,可酌情给分。
57.I.答案要点:
    (1)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个体解释自己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复杂而多维度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今后的学习动机。(3分)
    (2)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因素。这些因素又可以分别纳入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等三个维度之中。(7分)
    (3)成败归因的内外源维度影Ⅱ向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成败归因的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成败归因的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今后努力学习的行为。(只回答要点,给6分;能结合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境,分别从归因的三个维度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另酌情给l~4分)
    (4)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从而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动机降低。教师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应引导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足;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10分。考生的回答与要点不尽相同,但只要符合归因理论,可酌情给1~6分)
    Ⅱ.答案要点:
    (I)三种研究思路优劣(18分)
    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
    ②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出现生理和心理疲劳,但无法完全了解作业负担等情况,并且课堂观察的样本数少,难以了解全地区学生课业负担概况。
    ③问卷调查效率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关学生课业负担的数据,但获得的信息单一、表面化。
    【评分说明】每点6分(其中优、缺点各3分)。
    (2)研究设想(12分)
    【评分说明】①能提出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调查结合的研究设想,给6分;能展开说明理由,且言之有理者另酌情给l~6分。②若仅综合题目中给出的三种思路,给3分,进一步说明理由者另酌情给1~3分。③若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有理者酌情给1~6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