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心理学专硕知识点:生物遗传因素”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生物遗传因素
心理学家对“生物遗传因素对人格具有何种影响”的探讨已持续很久。由于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因此人格研究者更会注重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1. 家族史或家谱法
家族史或家谱法是通过研究前代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在家系内后人身上得到显现的频率,用以说明某种人格特征的遗传性和遗传形态。如果某一人格特征的显现频率高于家族内其他人格特征的显现频率或高于其他家族同一人格特征的显现频率,则可说明遗传的作用。
2. 双生子研究
双生子的研究被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提出了双生子的研究原则: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形态,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归于环境因素造成。异卵双生子的基因虽然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如出生顺序、母亲年龄等,因此也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完整研究这两种双生子,就可以看出不同环境对相同基因的影响,或者是相同环境下不同基因的表现。
3. 收养研究
研究在非亲生父母照料下成长的孩子,被称为收养研究。这种研究提供了研究基因效应和环境影响的另一条途径。这种研究可以比较被收养的孩子与其亲生父母之间的相似性,同样也可以比较被收养儿童与收养者之间的相似性。这样,被收养儿童与亲生父母之间的相似程度可以考虑是基因的作用,而与收养父母之间的相似性程度可以认为是环境因素的影响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心理学专硕知识点:生物遗传因素”,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