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法硕考研法理学模拟习题(13)答案”相关内容,为报考法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法硕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第十三章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参考答案】 D
【解析】 法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除了经济、政治原因外,还有人文、地理等因素的影响。道德是人们在交往中自然演进形成的,只要人们结成社会进行生产和生活,道德就必然会出现并发挥作用。法的出现晚于道德。D选项错误。
2. 【参考答案】 B
【解析】 法律文化与现行法、法律实践、法律意识等法律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文化的载体是法律现实,法律文化蕴含其中。但是法律文化并不等于现行法、法律实践以及法律意识,也非简单地等同于这些法律现象的总和。法律文化是这些法律现象中所包含的知识、智慧和经验,是其中一切有价值的、流传久远的行为方式或思想方式,是一种文化传统。它是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从事法律活动的过程中长期起作用的“定式”,是一种习惯。法律文化不包括现行法、法律实践、法律意识中一切因偶然因素、个别事件而变化的成分。B选项错误。
3. 【参考答案】 D
【解析】 法以社会为基础,不仅指法律的性质与功能取决于社会,而且指法律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基本一致。因此ABC选项均正确。尽管法律由社会所决定,但是法对社会有其相对独立性,其独立性表现之一即其在立法、司法等方面的特定规律,因此法律不可能脱离立法、司法而独立发展。D选项表述错误。
4. 【参考答案】 B
【解析】 社会法律意识是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对法律现象的意识,是一个社会中个人法律意识、各种群体法律意识相互交融的产物。因此这种法律意识往往是对一个国家法制状况的总的反映。B选项表述错误。
5. 【参考答案】 C
【分析】 本题考点力法与生产力。法律影响生产力的方式主要是从人(即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人与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科技)三个方面来实现的,即ABD选项的内容,C选项是关于法对国家权力的支持和制约作用,而不是法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6. 【参考答案】 B
【分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法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主体独立的经济,市场主体的行为需要法律来规范,市场主体的地位需要法律来确认和保障;第二,市场经济关系是契约关系,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几乎都是通过契约来实现的,契约关系是一种法的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也需要法律来确认和保障;第三,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平等竞争的经济,法律就是竞争的规则;第四,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有正常的秩序,需要有正常的市场进入、市场交易秩序,这些都离不开法律的作用;第五,市场经济还是开放性经济,要求主权国家不仅要完善国内法律体系,而且要善于运用国际法律、规则和惯例等。据此,针对开放性特点的要求是B选项。另外,法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方面还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引导、促进、保障和必要的制约方面。对于这几点作用,要理解市场经济的每一个特点与法律不同作用的对应关系。
7. 【参考答案】D
【分析】 本题考查法与道德的联系。法律对道德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1)道德可以通过法律化获得国家强制力;(2)法律可以通过将道德明确化以及直接要求遵守道德来促进对道德的遵守;(3)法律还可以促进道德的发展使之更符合社会的需要。ABC选项就是这三个方面作用。法律对道德的积极作用,肯定不会包括取代和否定道德,D选项说法错误。
8. 【参考答案】D
【分析】 本题考点为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一定不能是改变相关规律,事实上,所有认为上层建筑或者人为的东西可以改变经济基础或者规律的,从马克思主义角度看都是不成立的,而只能是在适应规律的基础上的某些方面的局部否定或者改变。而AB选项则是所有涉及法律作用的通用语;选择和确认,保障和促进。这些是法理学的基本原理。
9. 【参考答案】A
【解析】在现代国家,普遍实行政教分离的制度。国家不得确立或禁止某个宗教,国家行为与宗教分离,宗教不得干涉国家活动,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A项说法错误,BCD项说法正确,本题选A。
10. 【参考答案】C
【解析】从认知阶段来看,法律意识可以分为低级阶段的法律心理和高级阶段的法律思想体系。法律心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法律的零星的感觉、情绪、习性等。法律思想体系是对法律思想观点的理论概括,是思想化、理论化、系统化的法律意识,是法律意识的高级阶段。C项正确。
11. 【参考答案】D
【解析】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D项说法错误,ABC项说法正确,本题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 【参考答案】 ACD
【解析】 国家意志可以通过政策、法律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而不是单单只通过法律形式表现出来。故A选项表述错误。国家是法律存在的政治基础,C选项把两者的关系说反了。法的制定、实施、实现、适用等都需要以国家为载体,国家权力是法的背后力量和效力基础,因此,法的实现应当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D选项错误。因此选ACD。
2. 【参考答案】 ABC
【解析】 律师对法条的认识和法官对法律的认识属于法律观点,法学家的理论属于法律思想。法律观点和法律思想都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ABC选项正确。
3. 【参考答案】 CD
【分析】本题考点为法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对于历史发展的梳理和认识,有助于我们理解相关理论,进而在分析当代情况的基础上认识相关问题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这就是研究相关历史的意义。古罗马时期简单商品经济基础上罗马法的发展,证明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法律起决定作用。海上商品贸易的发展比陆上简单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论是范围还是复杂程度都增加了,所以才促进了市场经济的萌芽和专门的海商法。近代市场经济形成后,确立其基本原则的法典是《法国民法典》,而不是《德国民法典》,因为后者是在19世纪晚期才颁布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阶段了,近代市场经济也开始被现代市场经济所代替,所以不可能在此时才确立近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垄断时代和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法的进一步发展的标志是社会化的趋势,而不是市场化,其中重要原因在于垄断时代经济危机对劳动者的打击已经开始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就是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而出现的发展。综上,CD为正确答案。
4. 【参考答案】 ABCD
【分析】 本题考点为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上述几个方面:主体独立需要法律来确认和保障;契约关系需要法律来保障履行;自由竞争和平等竞争也需要法律来提供规则;秩序经济需要法律来打造秩序,故而四个选项均正确。
5. 【参考答案】 ABC
【分析】 本题考点为法与道德的联系。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强调的是道德怎样对法律发挥积极作用的,故一定涉及道德对法律有什么好处,干扰项D显然只是在描述道德的特点,并未涉及这一特点对法律有何作用,故不选。此类选择题必须考虑选项与题干的关联度。
6. 【参考答案】 ABD
【分析】 本题考点为法与政策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法跟党的政策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法不能与党的政策相违背,党的政策也不能违反法律,C选项错误。对立也体现在党的政策不能违反法律,D选项正确。统一的一面则体现在,党的政策是我国法律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法对党的政策有规范和保障作用,故AB选项正确。
7. 【参考答案】 ABC
【解析】 法直接地产生于立法活动,而不是经济基础。
8. 【参考答案】 ABD
【解析】 法依赖于国家表现在:首先,法的制定和推行依赖于国家。其次,法的性质、作用和特点都受国家影响。最后,法的形式和法律制度直接受国家形式的影响。
9. 【参考答案】 BC
【解析】 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并不成正比或反比关系,两者没有直接关联。
10. 【参考答案】 ABCD
【解析】 法律文化由两个层面组成,其一是物质性的法律文化,诸如法律制度、法律规范等,即制度形态的法律文化;其二是精神性的法律文化,诸如法律学说、法律心理、法律习惯等,即观念形态的法律文化。
11. 【参考答案】 ACD
【解析】 ACD均为人们对于法律问题或法律现象的主观心理状态,只有B项是人们在一定法律意识支配下的积极行为,这已不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
三、简答题
1. 【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制定的价值指导。
②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促进作用。
③社会主义道德可以弥补社会主义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
(2)社会主义法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主义法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某些原则和要求加以确认,使之具有法的属性。
②社会主义法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
总之,社会主义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社会主义法是传播社会主义道德、保障道德要求实现的有效手段。
四、分析题
1. 【参考答案】 (1)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实施的效果与公民的法律意识密切相关。上述材料说明,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于法律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
(2)良好的法律意识对于法治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法律意识,有助于保障公民普遍守法;有助于推进依法行政;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有助于加强法律监督,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
(3)为了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普法措施:开展学校法律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社会法律宣传,尤其是媒体应承担普法宣传的责任;司法机关通过群众参与司法、司法公开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普及法治意识。
2. 【参考答案】(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属于行政法规。
在本案中,该条例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指引作用是指法律规范对行为起到的导向和引导作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法律的形式设定医院做手术的相关程序,引导医生在法律规定的程序内开展活动,发挥了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
(2)道德是法的基础和评价标准,法是传播道德、保障道德实施的有效手段。道德与法律是社会关系调整的根本规范,但这两种基本的社会规范并不总是协调一致的,而是时常处于相互冲突之中,主要表现为情理与法理上的冲突,这种冲突主要是由于道德和法两种社会规范本身的差异造成的。情理与法理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合法不合理与合理不合法两种情况。本题中,医院的做法就是合法不合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医院在手术前除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外,还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的同意,否则不能施行手术。这本是尊重患者及其家属权利的表现,医院应当遵照执行。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医院有专业的技术能够判断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患者的生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而且手术是唯一的救治方法,此时即使家属不同意手术,医院也应当以患者的生命为最重要的考量,及时进行手术。因为挽救人的生命是最高的道德,虽然此时违反了法律规定,但是符合道德要求。本题中即是如此,怀孕9个月的孕妇生命垂危,即使法律要求必须取得家属的同意,但为了挽救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医院应当给孕妇做手术。(认为不应当做手术的,从法与道德冲突的角度阐述,且言之有理,逻辑严密,可给分。)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法硕考研法理学模拟习题(13)答案”,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法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