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6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6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见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庚款兴学(见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真题)
3.最近发展区(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终结性评价
【答】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者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主要方法有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量的评价方式。
5.发现学习(见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6.要素主义教育(见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见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欧洲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和贡献。(见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见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精细加工策略的主要内容。(见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论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见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真题)
2.论述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答】董仲舒是西汉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有“汉代孔子”之称。董仲舒学识渊博,遍通“五经”,他的著作中,《春秋繁露》和《对贤良策》影响最大。
(1)《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
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向汉武帝提出三大文教政策建议:第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第二,兴太学以养士;第三,重视选举,任贤使能。董仲舒的三大建议都被汉武帝采纳,成为汉代三大文教政策,并确定了整个封建社会遵从儒术的文化与教育局面。
(2)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人性学说是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①他认为人性中有“仁气”和“贪气”。②董仲舒将人性和善区别开来。③董仲舒提出了“性三品说”,将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宵之性”。认为教育只对上、中等人起作用。
(3)论道德教育。
①德育的作用:德教是立政之本。道德教育是董仲舒教育思想的核心。董仲舒虽主张教化与刑罚并重,但强调以道德教化为本、为主。
②教育内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董仲舒强调“三纲五常”。所谓“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③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这一原则的总概括。第二,“以仁安人,以义正我”。第三,“必仁且智”。第四,“强勉行道”。
3.论述学科结构课程的主要观点。(见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4.论述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见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